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smart哥,前中兴通讯、美团架构师,现某互联网公司CTO

联系qq:184480602,加我进群,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对抗互联网寒冬

学习必须往深处挖,挖的越深,基础越扎实!

阶段1、深入多线程

阶段2、深入多线程设计模式

阶段3、深入juc源码解析

阶段4、深入jdk其余源码解析


阶段5、深入jvm源码解析

码哥源码部分

码哥讲源码-原理源码篇【2024年最新大厂关于线程池使用的场景题】

码哥讲源码【炸雷啦!炸雷啦!黄光头他终于跑路啦!】

码哥讲源码-【jvm课程前置知识及c/c++调试环境搭建】

​​​​​​码哥讲源码-原理源码篇【揭秘join方法的唤醒本质上决定于jvm的底层析构函数】

码哥源码-原理源码篇【Doug Lea为什么要将成员变量赋值给局部变量后再操作?】

码哥讲源码【你水不是你的错,但是你胡说八道就是你不对了!】

码哥讲源码【谁再说Spring不支持多线程事务,你给我抽他!】

终结B站没人能讲清楚红黑树的历史,不服等你来踢馆!

打脸系列【020-3小时讲解MESI协议和volatile之间的关系,那些将x86下的验证结果当作最终结果的水货们请闭嘴】 

引言

在本系列第一篇文章[《走下神坛吧!算法》中提到了:

  1. 算法的作用对象是数据结构
  2. 数据结构的来源既有硬件维度也有软件维度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1张图片

把项目或者工程看作是大楼的话,那么算法就是建造大楼的具体施工流程和方法,数据结构就是砖块等原材料。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要研究算法,那么首先就要把它操作的“原材料”一一搞清楚。从本篇文章起,将逐一来讲解各“原材料”的历史来源、使用方法与应用场景。

1. 数组就是带电梯的小高层

数组的形式:<数据类型> 数组名 [数组长度]

形象地讲,数组就是带电梯的小高层。每一个楼层就是数组的一个元素。数组元素的下标,就相当于楼层号然后按电梯楼层号。

1.1 访问数组元素

你按下楼层号(输入下标),电梯就直接把你送到对应的楼层(访问对应的数组元素),就这么简单!

从这里可以看出 数组的一个最大优势:****随机访问相当简单、相当爽!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2张图片

1.2 添加数组元素

想想竣工的大楼,如果你要加楼层,怎么加?当然是在顶楼上继续加喽!

顶楼就是数组的末尾元素,所以向数组中添加元素,就是在数组的尾巴上添加该元素。

当然楼层是要占据物理空间的,对应到计算机语言,就是要分配内存。

看到这里,也许调皮的同学会问了:那能不能不在尾巴上添加,而在中间添加呢?

你见过竣工的大楼,在中间加楼层的吗?:)

变通的办法,还是在顶楼加,然后让从欲插入的楼层开始的住户依次往上一楼层搬家,腾出当前层给你这个调皮的同学住!:)

1.3 删除数组元素

你见过竣工的大楼,在中间“炸掉”某楼层的吗?:)

结果肯定是楼塌啦!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3张图片

正确的做法: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4张图片

从这里可以看出数组的一个最大弱点:添加与删除元素有点烦!

2. 链表就是单入口小火车

链表分为单向链表与双向链表。两者的区别:

单向链表从当前节点只能访问它的下一个节点,而双向链表可以从当前节点同时访问它的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

2.1 访问链表节点

先来看看单向链表的“小火车”:

每节车厢就相当于链表的一个节点。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5张图片

如果要到3号车厢,先进入1号车厢(入口车厢),再从1号车厢的后向挂钩到达2号车厢,最后从2号车厢的后向挂钩到达3号车厢。

因为没有前向挂钩,所以从3号车厢无法到达2号车厢;同理,从2号车厢也无法到达1号车厢。

从这里可以看出链表的一个最大弱点:随机访问元素有点烦!

再来看看双向链表的“小火车”: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6张图片

因为有前向挂钩,所以从3号车厢可以到达2号车厢;同理,从2号车厢也可以到达1号车厢。

2.2 添加链表节点

先来看看单向链表的“小火车”如何添加新“车厢“(链表节点):

有两种情况:

  1. 将新“车厢”加到火车尾巴上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7张图片

  1. 将新“车厢”插入到车节中间

第一步:“系住”后节车厢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8张图片

为啥要“系住”呢?因为车厢脱钩之后就失控了啊:)

第二步:分离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9张图片

第三步:****与前一节车厢挂钩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10张图片

第四步:****与后一节车厢挂钩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11张图片

在这一步其实可以真正看出第一步中“系住”的目的:)

不就是为了让4号车厢的前向挂钩找到3号车厢和2号车厢吗?:)

如果不提前“系住”,那么一旦2号车厢与3号车厢分离,我们就再也没有有效办法到达3号车厢了。

那么如何实现“系住”呢?****用变量保存要“系住”的“车厢”(链表节点)位置。

对于3号车厢:用一个变量保存3号车厢的位置即可。

看到这里,相信对于单向链表的节点添加操作你再也不会忘记了:)

双向链表的节点添加操作与上类似,无非就是多了一个前向挂钩的处理。

2.3 删除链表节点

假如现在要去掉3号车厢,那么怎么做呢?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12张图片

第一步:****“系住”前节车厢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13张图片

第二步:****前向分离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14张图片

第三步:****“系住”后节车厢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15张图片

第四步:**** 后向分离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16张图片

第五步:****前后节车厢挂接

数据结构+算法(第05篇):数组和链表_第17张图片

双向链表的节点删除操作与上类似,无非就是多了一个前向挂钩的处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链表的最大优点:增删元素相对于数组容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