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够洞察演讲比赛的意义

前阵子给一个物业公司做演讲比赛的辅导。学员要参加物业协会的技能竞赛,在技能竞赛中有一个环节是做一个五分钟的即兴演讲。学员会拿到一个案例,根据这个案例来做演讲。

在演练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学员不太知道演讲和笔试的区别,他们拿到案例后,习惯性的开始做分析,好像考试的时候要做简答题一样,把书本上的知识一条一条地背出来。

“这个案例反映了以下这几个问题……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第一,第二,第三……”全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点,枯燥得让人听不下去。

这其实是演讲中的一个通病,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发现大家仍然是用书面表达的思维来进行口语的表达,但是实际上,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是非常不同。英国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即讯息”,意思就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即使是表达同样的内容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何况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内容的组织和表达的方式上都需要做不同的准备。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停下来想一想,主办方为什么要组织一个演讲的比赛,而不仅仅是考试?如果只需要大家把标准答案背诵出来,为什么要办一个演讲比赛呢,做一个背诵大赛不就可以了吗?或者就只要笔试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呢?

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演讲的本质,演讲的本质是用口头语言来传递有价值的思想。演讲者其实是讲者在用自己的语言来分享他的所思所感,那行业协会的举办方希望在演讲比赛中听到什么呢?

当然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感。而不是教科书背诵比赛。每一个行业的人在工作过程中都会遇到比教科书更鲜活的案例,比标准答案难得多的挑战,当你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思考,如何面对,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有哪些流程值得沉淀,有哪些深度的思考和探索,把这些充满个人体验的经历深入地思考、深化、升华,给这个行业更丰富的财富,传播这个行业的经验和价值,这才是行业协会演讲比赛的意义。

辅导之后,一个学员讲了工作中如何应对业主提出小区广告费用收益的质疑,一个分享了如何与处理乱堆大型垃圾的老伯沟通的案例。希望学员能够真正明白演讲比赛的意义,能够把日常的工作升华为对行业有价值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我们能够洞察演讲比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