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烧钱买卖,2025年实现双百万量产!奇瑞和大卓智能「不客气」了

随着造车从技术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车企的自研边界逐渐清晰。

一方面,前两年各车企围绕高阶智驾制定的目标,基本都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是疯狂烧钱堆料,并没能换来销量暴涨和C端消费者的满意度,也让部分车企也开始反思,到底该如何打这场未放量就硝烟弥漫的高阶智驾战。

另一方面,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用户对智能汽车愈加挑剔,从功能需求转变为个性化体验需求,这也带动车企的竞争焦点快速转向用户价值,即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的服务价值体验。

不过,前几年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已被部分车企化为经验,并迅速转变智能化策略。比如,奇瑞的智能化目标是将大卓智能打造成智驾领域标杆,通过全栈可控的技术平台,携手生态伙伴,把自动驾驶体验做到普通老百姓都满意的程度。

据悉,自2023年2月成立以来,大卓智能从星途、奇瑞、国际、捷途,icar,O&J,商用车等奇瑞集团旗下品牌的市场需求出发,在芯片、域控、传感器、软件应用等领域生态伙伴的助力下,借助智能化变革串联协同各品牌事业部,正持续推动奇瑞智能化转型。

在首届大卓智能生态日暨2024卓界大会现场,大卓智能总经理谷俊丽表示:“随着‘瑶光2025’战略快速推进,新能源和智能化正成为奇瑞的新技术标签,作为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公司和集成平台,大卓智驾是奇瑞智驾战略重要一环。”

实际上,成立不到1年的大卓智能,已经向奇瑞交出一份智能化答卷。

2023年12月底,搭载大卓智驾的智能驾驶方案,硬件配置2颗毫米波雷达,8颗超声波雷达,和4个环视摄像头1个前视摄像头,可实现L2级辅助驾驶(包括全速自适应巡航)的星途星纪元ES正式上市,售价区间22.58万元-33.98万元。

很明显,在中高端纯电车市场,奇瑞急需有力的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而大卓智能在星际元ES智能驾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印证了其作为奇瑞智能化战略重要一环的正确性。

但在群狼环伺的高阶智驾争夺战下,喊话“不做烧钱买卖,用新势力三分之一的成本投入产研”的大卓智能,如何撑起奇瑞的智能化重任?

01

全栈可控式商业闭环,不做烧钱买卖

“大卓智能成立之初,尹总(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已经向我们强调了‘家训’,说奇瑞和大卓智能都不是烧钱的公司,要以经营眼光,把技术变成有价值和价格的产品,所以大卓智能团队必须要有技术,懂经营,能商业闭环。”谷俊丽表示。

而商业闭环的本质,还是用户愿意买单,前提是产品体验感好,从而降低用户的成本敏感度,同时提升车企的品牌溢价。

为了支持奇瑞向用户提供极致性价比的智驾体验,持续服务全球千万用户,同时兼顾“用新势力三分之一的成本投入产研”,大卓智能的研发策略是,采用Pilot与Drive双轨战略为奇瑞的乘用车、商用车开发智驾方案。

不做烧钱买卖,2025年实现双百万量产!奇瑞和大卓智能「不客气」了_第1张图片

其中,在Pilot战略规划中,大卓智能计划到2024年将智驾方案搭载30-50万辆车,智驾合作伙伴的方案将搭载奇瑞品牌车型超过90万台车;

2025年,大卓智能将冲击国内外销量双百万目标。其中国内外各100万辆车搭载大卓智能的智驾方案,合作伙伴的智驾方案上车超200万辆,计划主销车型ADAS整体配置率超过80%,L2+智驾方案的配置率超过30%。

不做烧钱买卖,2025年实现双百万量产!奇瑞和大卓智能「不客气」了_第2张图片

针对新能源智能化商用车的Drive战略,将以技术降本为核心,为奇瑞集团开发Robotaxi、自动驾驶清洁车、自动驾驶牵引车等不同自动驾驶车型。

按照规划,预计2024年四季度实现基于L4全场景的Drive 2.0在Robobus、Robotruck等多场景的运营拓展,2026年的无人驾驶商用车投放数量超过1万台。

如今,围绕L2 ADAS和L4高阶自动驾驶产品双轨战略,2023年大卓智能已成功打造百万级量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但从战略规划来看,大卓智能已经抛出自主可控的橄榄枝,甚至未来Tier 1的智驾方案装车辆或高于自研。

值得一提的是,1月16日举办的首届大卓智能生态日,大卓智能与首批生态伙伴共同启动生态创新联盟,包括四维图新、博世、地平线、禾多科技、车联天下、立讯精密等,吹响了自主可控的号角。

不做烧钱买卖,2025年实现双百万量产!奇瑞和大卓智能「不客气」了_第3张图片

“面对未来的技术革命、产业结构调整,分工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在场的各企业伙伴之间既有合作又有供应关系,同时又跟OEM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服务合作,某种程度上彼此之间是一种健康有序的生态竞合关系。”车联天下董事长杨泓泽在现场的圆桌对话中表示。

从中国汽车的智能化进程来看,全栈可控式的分工合作趋势愈加清晰。

毕竟除了特斯拉之外,车企们普遍还未实现既增收又增利。更为严峻的是,除头部新势力之外,大部分车企还受困于智能化,因此互相补位打通生态合作迫在眉睫。

“大卓智能在生态合作上的三点要求,一是在战略上互相扶持,要有定力、信任,相互补位;二是在业务上共同成长,奇瑞的产业化要求体现在极致性价比、规模化和出海;三是在商业上共谋突破,一起跨界、共创,做到价值共享。”谷俊丽分享道。

这也意味着,作为奇瑞的智驾技术护城河,大卓智能的定位已经非常清晰:一是渡己,躬身底层智驾技术逻辑,全面赋能奇瑞智驾规模化;其次是打通整个智驾生态合作,探索中国智驾方案的最优解,冲击国内外智能汽车市场新高地。

02

挖掘近百万辆汽车的智驾出海奇点

随着汽车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趋于饱和,车企与智驾供应商们陷入水深火热的内卷竞争中。即使是加入激烈的价格战搞促销,市场增速也难达预期。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新能源乘用车交付637.47万辆,同比增长40.79%;相比于2022年的同比增速(86.91%),不到50%。

很明显,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阵地,增速放缓已经成为2024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也意味着,与新能源汽车深度捆绑的电动化、智能化,也亟需寻求海外热土,以应对白热化的中国市场竞争。

“自动驾驶出海的确挑战较大,特别是国外的法律法规要求、路况、驾驶员的驾驶习惯等的差异化,以及配套的本地化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对所有供应商来说都是非常有挑战的难点。”地平线总裁陈黎明表示。

尽管智驾出海难点重重,但海外市场这块肥肉确实诱人。尤其是对奇瑞而言,智能驾驶出海是显而易见的新增长点。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其中2023年奇瑞出口汽车达93.7万辆,同比增长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中国车企现在是带着创新型的生态链核心零部件、互联网的用户思维、AI和大数据技术去打全球市场,但数据和法规是出海的共同难点,我认为选择市场突破的大区非常重要,一旦海外用户有强烈的品牌心智后能将帮助车企快速铺开规模化,这需要中国车企集体赶考。”谷俊丽介绍称。

不做烧钱买卖,2025年实现双百万量产!奇瑞和大卓智能「不客气」了_第4张图片

大卓智能总经理谷俊丽

可见,随着车企和各智驾玩家们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探索,智能驾驶的技术路线也逐渐清晰,尤其是传感器配置、数据、定价等等,已经初步达成共识,这意味着大卓智能完全可以选出最好最快实现商业化的智驾方案。

因此,面向自动驾驶领域,大卓智能计划以稳妥的打法,利用在国内积累的智驾技术经验和生态合作基础,以及奇瑞汽车出口量优势,即技术+市场的组合拳,在未来两年优先聚焦部分重点区域突破,得到验证后再覆盖奇瑞未涉及的国家或地区,反哺奇瑞快速铺开国际市场。

不过,相较于汽车出口,汽车智驾出海,还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数据挑战

谷俊丽认为,数据是伴随着汽车生命周期全链条流动的,推动整个智驾功能的释放、后续升级等,但是车企出海还存在数据安全隐患,比如在数据采集环节,采集的数据如何进行属地化管理、脱敏、训练?推送过程如何满足法规、测试要求?

实际上,出海牵涉到数据合规问题是行业痛点,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需要巨额的投入。而在大卓智能看来,这也是一个机会点,即借助业内生态整合,探讨数据的有偿使用模式,有望快速摊薄成本。

不难发现,作为奇瑞汽车智能化的一道缩影,不管是满足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智驾需求,还是释放奇瑞汽车出口的智驾空间,大卓智能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