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高阶智驾冲刺10%搭载率,哪些玩家占据自研感知「高地」

得「感知」者,是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技术变革快速演进期的受益者。尤其是对于车企来说,规控自研易,感知自研难。

尤其是过去几年时间,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Transformer+BEV技术进一步提高对异常行为的预测准确性,为实现最终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传统的智能驾驶技术主要依靠的是分析表达式和二进制编码交通规则算法来感知环境、规划轨迹和控制车辆,但这些方法在处理动态目标、遮挡等复杂环境时,往往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智驾系统对于感知能力的要求并不高,同时,也受到计算平台的性能约束以及数据规模的限制,无法进一步提升感知性能。

而BEV+Transformer方案能够很好地融合多传感器的特征,将多传感器收集到的图像信息转换成3D视角,从而提高感知和预测的准确率,进而成为了高阶智能驾驶的主流方案。

榜单!高阶智驾冲刺10%搭载率,哪些玩家占据自研感知「高地」_第1张图片

正如行业人士所言,自动驾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尤其是在中国,有三个主要因素起作用:动态交通参与者,静态道路结构和交通信号。而这些挑战,首先来自于感知。

事实上,感知也是全栈智能驾驶方案自主可控的源头和关键。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几种类型的智驾系统方案供应商。

其一,起家于泊车、基础行车感知能力的自研,正在向高阶智驾挺进;其二,从L4级自动驾驶降维,逐步适配高性价比计算平台;其三,依靠芯片厂商或第三方纯算法公司提供的感知方案进行二次开发或集成。

这其中,前两种玩家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更具备业务模式的灵活性,同时,对于下游车企客户的吸引力也更大。

尤其是车企降本的大趋势下,纯视觉感知能力更是成为供应商争夺定点的关键竞争力之一。与此同时,智驾系统供应商的「新旧交替」,也正是因为感知技术的提前布局和能力构建。

近日,基于本土供应商的自研感知技术创新性/领先性、前装定点及量产项目、企业规模及经营能力等多维度指标,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正式发布《2024年度自研感知高阶智驾系统本土供应商竞争力TOP10》。


榜单!高阶智驾冲刺10%搭载率,哪些玩家占据自研感知「高地」_第2张图片

排名首位的Momenta,是中国乃至全球首家实现量产自动驾驶(Mpilot)与完全无人驾驶(MSD)“两条腿”走路的供应商,也是国内最早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和驾驶决策算法能力的供应商。

2022年,随着Momenta在国内首个量产合作客户—上汽智己的方案落地,陆续完成高速高架NOA、城市NOA、高阶泊车的功能释放,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这一里程碑的第三方系统供应商。

按照计划,今年一季度智己的城市通勤模式先行版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公测,6月推出无图城市NOA,同时,一键AI代驾2.0、记忆泊车、立体停车库泊车等高阶泊车也将陆续落地。

目前,Momenta已与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集团中的一半企业开展量产合作,业务覆盖中国及德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际市场;此外,Robotaxi也已经在苏州落地运行。

此外,为了进一步拓宽技术落地规模,Momenta也在去年上海车展期间正式推出Mpilot Pro解决方案,服务于15-35万主流中端⻋型,通过去激光雷达和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方案,提供性能领先的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同时,Momenta也是国内首家可以落地支持英伟达、TI、高通等主流智驾计算平台方案的供应商之一。这意味着,客户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

排名第二位的卓驭科技,前身是大疆车载部门,该公司最大的技术特色就是基于惯导立体双目视觉感知系统的纯视觉方案,并基于对算力的极致利用,实现高性价比方案的落地。

作为为数不多实现成功跨界汽车智能驾驶赛道的企业之一,卓驭科技的底层能力得益于大疆在无人机飞控领域多年积累的图像技术、路径规划、控制技术以及硬件自研能力。

去年,该公司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联合打造的“灵犀智驾2.0”系统,在10万元~15万元区间率先搭载最新一代“成行平台”,实现全速域智能行车辅助、跨层记忆泊车、循迹倒车等功能。

公开信息显示,成行平台涉及惯导双目感知技术、在线局部高精度地图技术、行泊一体BEV感知技术、全向深度估计技术、4D场景流技术、4D纯视觉自标注技术、基于纯视觉的主动安全技术、开放空间的决策规划技术。

排名第三的易航智能,是国内首批实现智驾方案前装量产上车的新势力Tier1供应商之一。同时,也是首批实现基于TDA4芯片全栈自研领航辅助驾驶NOA至量产的供应商之一。

目前,易航智能已经实现覆盖智能前视一体机、行泊一体、领航辅助和全场景(城市NOA)智能驾驶的全栈、全功能、全场景的前装方案布局。

公司的合作客户包括理想、上汽大通、北汽集团、江铃新能源、雷诺、比亚迪、洛轲极石、一汽大众等多家车企。

其中,易航智能与江铃、雷诺的合作,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栈智驾方案出海欧洲的第三方供应商,自研纯视觉AEB更是获得Euro-NCAP五星评级,量产车型覆盖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等欧洲主要国家。

作为国内最早自研感知算法的智驾系统供应商之一,易航智能积累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ISP图像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工程化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前瞻性布局了BEV方案,使感知性能实现质的提升,有效应对城市复杂场景,也为下一代端到端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易航智能领先的算法架构和丰富的部署经验使BEV算法可以在国内外主流平台快速部署。同时,基于在连续帧中实现动态障碍物的追踪和动态补偿,能够获取更准的真值,从而显著提升BEV模型的精度上限。

此外,易航智能还打造了业内少有的匹配不同量产车型的数据闭环系统,并将已量产的感知规控算法作为影子模式重要的参考标准,提升闭环效率,加速迭代升级。

排名第四的华为,此前主要依靠智选模式(HI模式规模相对较小)来实现自研高阶智驾方案落地,也是TOP10榜单中,唯一一家具备从芯片、算法到全栈硬件能力的供应商。

目前,华为车BU正在进入拆分独立阶段,新公司的定位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面向车企开放股权,长安汽车是首家确定合作的整车厂。

不过,新公司作为公共平台,早期仍将主要为智选车业务提供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也将是新公司的重要客户。长期来看,这种公司模式,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预期效果,还是一个问号。

此外,包括百度Apollo、小马智行、元戎启行等在内的玩家,也都在2023年陆续开启高阶智驾方案的前装量产落地进程。

其中,小马智行在去年3月首次披露商业化新布局战略,围绕智能驾驶技术前装量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运营以及智慧物流生态,成为L4级自动驾驶公司降维的典型代表。

其中,在前装量产部分,重点打造辅助驾驶软件方案“小马识途”、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方载”、数据闭环工具链“苍穹”,并覆盖从千元级到万元级的系统方案多层次市场。

在核心技术方面,尤其是面向复杂城市场景,对于供应商的感知能力的要求不仅仅是提升性能,还需要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

比如,小马智行自主研发的规控架构NLPP(Navigation Link Path Planning)来实现去高精度地图;一套“伸缩网络”多任务大模型BEV算法架构,基于不同算力平台灵活调整网络大小及其对应的资源消耗率。

这背后,是高阶智驾市场的高增长机会。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前装标配NOA搭载率仅为1.06%,刚刚首次突破20万辆/年规模大关,但同比增长接近80%。

到了2023年,1-9月前装标配NOA交付新车37.73万辆,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51.20%,前装搭载率还不到3%。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2024年,包括硬件标配(软件付费)在内的NOA搭载率将突破10%。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