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篇:解决问题的几个基本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流程,只不过又可以简单分成三大类。

简单的事情和工作,可以直接流程化,指定每一步的详细操作步骤,比如国际包裹快递,比如api膨润土的粘度测试,都可以做成工作中常见的对应的“标准化流程”,这样每个员工都可以按照流程完成一项测试,并保证工作质量。

对于复杂一些的工作,就无法用(也不应该用)标准工作流程,就需要设定几条原则或checklist(检查清单),操作时核查是否注意了某个提醒,是否犯了某个常见的错误,比如和客户打交道,是否用“您”以示尊重,介绍产品是否用“专业表达”而非“这个东西”这种聊天术语,说话是否过于重复和啰嗦,等等,这些其实就是我给自己列的“客户沟通checklist”的部分内容。不仅是与人打交道的事情,主要是变数比较多,需要灵活处理的事情,都不能用简单的”工作流程”实现,就要换成“检查清单”。

最后自然是最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创造性思考,比如要开发一个新产品,解决客户的一个技术难题,既不能用“标准化流程”,也没有简单的“检查清单”,因为问题千差万别,检查清单需要变得很抽象和通用,这就升级成了“通用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简单的方法论是简单的几个原则,复杂的方法论就是高级的原则,最高级的方法论就是用原则组成的流程,比如六西格玛统计分析(最经典的是假设检验)和TRIZ。这也是我研究这两者的缘故,从战术走上战略,大道至简,以一当十,“方法论铸造神奇”(来自于麦肯锡的一句话---麦肯锡并不神秘,方法论铸就神奇”)。

6sigma方法论是以统计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论,triz则是一套更强调思维流程和分析流程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方法论。

如果从“道与术”的角度讲, 越简单的事情越偏向于“战术,或术”,随着熟练程度提高,有些流程变成了“点”,就像骑自行车,开车等,这就是技能训练的结果。复杂的事情越聚焦于“战略,或道”,所谓“为道日损”就是这个意思,问题越复杂,对应的解决方法越抽象、简化,但好处就是通用性足够强。

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分析问题都一团乱,就像Triz所说的“试错法”,只能靠随机思考(瞎想)和经验(新人又难以总结经验),更不用谈更复杂的6sigma和triz了。

我简单总结从阅读中获得、并经过工作实践检验的几条解决问题原则,作为梳理经验的一部分。用这些小原则指导工作和生活中的思维方向,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整理过程中,有些略微复杂的原则,我后期以“高级原则”整理发出。

原则1: 问题的最简单定义

答案应该来自《你的灯亮着吗》这本书,问题的最简单定义是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
解决任何问题,先用原则1,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是现状”,“什么是目标”。
这就是工作中的A3 table,分别考虑current condition,background,question。
这个先不展开讲了,重要性不能再强调了。

原则2: 核心矛盾是什么?

接原则1继续分析,“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理想的结果是什么?
Triz中的术语是“理想解ideality tactics”,代表消除了(而不是妥协)技术矛盾的状态。

从原则1出发,问题的最简化定义,继续挖掘就是核心矛盾是什么。 因为问题的最简化定义是表面上的功能或需求的差异,而通过进一步明确问题,就应该找到“核心矛盾”。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矛盾的存在视为理所应当,那就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只是在有矛盾下的简单优化,这不是创新,这就是TRIZ所强调的。所以一定要知道,最理性状态是什么,核心矛盾是什么。

原则3: 分析的本质是比较

原则3来自于《麦肯锡教给我的思考武器》读书笔记 – Zero | 吴玉昆的个人主页这本书。书中又将比较分为三类:对比、构成、变化。对比是最常见的,构成是一类特殊的数据(总量100%),变化强调随时间的对比。

原则3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再多强调。其实原则1之中不也是“对比”吗,只不过被单独拿出来进一步强调罢了。

结论的背后,大都有对比的过程,只不过经常被我们有意或无意的忽略或隐藏。工作中比比皆是,连天天看到的广告,细品起来都是对比。

当然工作中的对比,还有更多的限制条件,比如《统计学的世界》第1部分 产生数据 读书笔记 1/2的如下强调,这是对波动性变量的观察和实验基本要求。

好的实验设计的几个原则:对比,随机,尽可能多的样本

对于波动性比较大的变量,比较试验要增加“随机性”,所以证明存在因果关系的最好证据,来自随机比较实验,这样可以排除幸存者偏见或局部不能代替整体的情况。

如果再进一步,比较就应该变成“双盲”,排除人为主管误差,顺便摘抄《超越智商》中的一句话作为强调。

将世界最聪明的头脑汇聚在一个房间中的Edge,曾经提过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有无数能够增进人们心智能力的科学概念,普通人最应掌握的是什么?答:双盲实验。《自私的基因》作者道金斯如是回答,你只需要理解其原则,领悟到为什么有必要这么做,就能感受到其优美。在这些晶体理性促进剂中,或许双盲实验是最重要的,如果每个学校都教学生做,那么会提高我们抵制坏的心智程序的能力。 —《超越智商》

原则4: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凡事从原理上分析

从原理上分析问题,而不是只看表面的关系。

很多人包括我,可能是从Musk的介绍中了解到第一性原理,现在很多书中,都会强调这一原则,这其实也是上面强调的“大道至简”的体现。问题越来越多,只有掌握事情背后的基础科学原理或者规则,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而不是只浮于表面。

物理世界的第一性原理,算是基本的理科知识,物理化学生物再加上更通用的数学。 只不过上学学的是一种更零散的知识体系,自己还要重新串成知识网络。

这倒是有点像我前几年玩的魔方,虽然一年不玩速度不再(本来也不快)公示也记不住了,但是原理永远也忘不了(正操作+逆操作=不变),所以我只需要沿着原理,就能完全恢复。

TRIZ何尝不是一种第一性原理的应用呢,比如物场功能分析。

原则5: 如果一个问题没有想到至少三个可能的解决办法,说明问题还没有理解透彻。

原则5,算是对分析问题的一个提醒,告诉我们,question define这一步是否做到位了,这就是TRIZ都会给出多个可能解决办法一样,如果只有一个答案,那可能是最先想到的,未必是最佳解决方案。这里不展开说了

以上是最简单的几个分们分析问题的原则

20200902 之前零零碎碎,开始收集这方面的“小原则”,今天在地铁更新前言部分,从简单到中等到复杂问题的方法论。
20201113 从九月就没更新博客,早晨起床快速把这篇放了很久的文章,梳理一遍。
20210627 从wordpress转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篇:解决问题的几个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