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们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为他的书取的名字。平凡是什么,是指无所事事、一生碌碌无为的人吗,是指那些无数次跌倒爬起来却又再次跌倒的人吗?我不知道路遥的平凡指的是什么,我们只能通过《平凡的世界》这一本书来略知一二。

孙玉厚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又或者说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不过与别的地区不同,他们身为黄土高原上的一份子,还要面对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孙玉厚大儿子少安的青梅竹马润叶一家与他们一样,在孩子小时候都是吃着那富裕时候连猪都不会去吃的黑面馍,但后来两家渐渐形同陌路,润叶家富裕了起来,但少安家还是跟以往一样吃着黑面馍喝着稀饭,甚至还没有以前好。不过在第二册中乔伯年登场后他身为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到处走访,调查民情,才让读者知道,孙玉厚家并不是最穷的,还有些地区穷点连衣服都穿不上,又何况饭呢?

本书的时代背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闹完“文革”后的没多久,农民们除了偶尔“光临”一下“劳教场所”还要面对着家里一点点的粮食发愁,有许多的孩子因为家里资金供应不上而辍学回家种地,在这众多的学生中还有一些令人可惜的“学霸”,就比如孙玉厚家的大儿子孙少安,孙少安在班里考试每次都是第一,但在读完类似我们现在的初中阶段的学校后选择了回家种田。少安的青梅竹马润叶继续去了县城读高中。这些因家里原因上不了学的学习好苗子,真是令人叹息,也在暗示着我们又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

后来改革,将原本的小队劳动改为了分组劳动,而这一方法是聪明的孙少安以前提过被否定的方法。改革后,大家都自顾自的种着自己分配的地,想到这些粮食种出来是自己吃的,自然会勤劳许多。几户人家瞅准机会做了些小买卖,慢慢有了些积蓄。当然在那样的环境下,那些原本可能会辍学回家的学生,也因着改革,而可以继续学习。孙玉厚的小女儿兰香就是因为改革后家里有了些积蓄,虽然不多但也凑活就继续读书,参加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

全书中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人物,比如一个人在外打工还一直有着看书的好习惯的孙少平,因为车祸而失去双腿的李向前,还有像个“假小子”的晓霞等等。

看完了三册后我突然意识到餐桌上的饭菜的来之不易,我们拥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更是来之不易。在他们的时代连吃口白面馍都是奢侈,而我们现在又如此的浪费。在他们那个是时代读完书是那么的不容易,而我们现在可以读完却又不努力。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写出了不同的篇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现在因为远离那样的生活,而不畏惧那样的生活,看着浪费的饭菜我们可能会想反正我有的是钱,而当时的他们以及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就会十分珍惜这些饭菜,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总会留着那些已经坏了的饭菜,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菜的来之不易,他们知道拥有这样不愁温饱的生活的来之不易。现在还有谁能想象那些吃不到饭的生活,哪怕是在看书的时候都难以想象他们因营养不足而瘦瘦高高的样貌。这个话题是我看完书后多次去思考的。

这些平凡的认识有时也会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就像孙少安,哪怕自己的砖厂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也要为了帮助大家而招进他们。最后却因师傅的原因导致生产出来的砖不合格,砖厂暂时关门。本来十分欢迎他的大家也都因为拖欠工钱而暗地说着他的闲话。为了帮助大家,最后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不过在后来他又再次开开了砖厂还又包办了一个砖厂。好人总会有好报。

至于平凡的定义,我相信在大家看完这册书后一点会找到答案,也会有许多不同的发现。那么作者路遥为什么会将世界定义为平凡的呢?这个问题大家也会有着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回答。那么平凡的你看完这《平凡的世界》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会与我一样吗,还是更加的新奇,这册“平凡”的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平凡”等着大家慢慢发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