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8(习惯和停止讨好)

个人成长

:昨晚娃托班有幼儿园衔接的课,一个小时,听幼师在台上侃侃而谈,主要说了从自主行为和保护自己几个方面。包括自我进食、如厕、穿衣几个部分,就是在入幼儿园之前养成照顾自己的能力,讲的很细致方法也很多。保护自己的方面讲的主要是培养自信,用友善互助增强自信心的行为,而不是表现的强势自私

:幼儿的教育方法一般都来源于原生家庭、本能、自我主动学习。现在的大部分家庭都是1-2个,加上社会发展的压力带来的焦虑,如果不是原生家庭就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和培育,一般在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从农村长大的人大量涌入城市,从横向生活空间变成纵向、从熟人固定村落,到大量陌生人变动协作的城市,很多成年人都要化时间消化。自己的问题有可能刚消化好就要解决带着孩子在城市生活的问题。所以在问题重重又没有很多精力和时间学习实践的情况下,问题孩子的数量暴增也就很正常了。特别是自闭、暴力、自私等交际障碍问题。

:美好幸福的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个习惯堆积成的,看似简单的一个个选择就这样日久天长的形成了习惯,进而是性格,最后是命运。

习惯的养成肯定是越早越好,在生命的初期,给孩子建立坚实的自信,健康的身体和心灵,让他具有独自快乐生活的能力,而不是问题重重羁绊无数的人生。、

:给孩子建立成长树、将这些习惯列成计划,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尊重孩子的需求和能力,做好引导支持鼓励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去引导和等待孩子的学习、成长、培育他的自信

认知更新

:阅读思考了《停止讨好》的第一章,讨好他人的定义、来源、识别、危害,作者用自身的经历用了大量比喻和论述描写了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让我理解了自己所处的能量等级和原因,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特点,从一个完全需要他人照顾毫无能力的小婴儿长大的过程中,不断会认识到自身能力局限和得到的照顾,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被错误的指责或者赞美,就会慢慢形成对他人言行过度依赖的性格。

把他人的言行当作照自我的镜子,而不是从自身的认知来了解,甚至习惯于只接受负面的评价,把积极的评价当作讨好。在人际关系中伪装自己,以那些自己认为是“万人迷”的人的处事方式作为模板来说话做事,来寻求他人的认可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在遇到否定的时候就开始痛苦自责自我批评蔓延,很难享受到正常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满足。

:时常担心自己变成随时讨好人的样子,又习惯性的用违心的讨好来建立维系人际关系,并且在因为看到别人因为听到夸赞的话之后的反应后更加强化了把讨好当作手段。这种不是发自内心的赞美会扭曲心灵,让自己带着目的性说话,并且极其在意他人的反应,忽视了自己的能力和感受,变得自卑、暴躁、情绪不稳定、自我否定(妄图从他人身上建立自信肯定是一触即溃的)

:讨好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手段,让不理解的人当作赞美来使用了,但是发自真心的赞美是可以让自己也愉悦的(比如喜欢美景、美人而不由自主的赞美)而讨好和赞美看起来很像,却不过是假币——因为它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人在听到这些言语开心的同时认同自己。

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是很怕被排挤被孤立的。一旦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连接,就会产生自己强大的感觉,这是本能,甚至愿意去牺牲真心。有时候的讨好又看起来势在必行,比如对领导,对关键人,但是如果蔓延到所有人会变得唯唯诺诺,你的赞美的价值也会严重打折,毫无说服力会让自己失去自我,而陷入自我攻击否定的圈子

:首先要觉知到自己的讨好行为,然后再有意识的去改变、行动,讲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阶段性的给自己反馈,寻找建立形成自信的行为,变成一个真正快乐不依赖他人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18(习惯和停止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