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律的是什么

    自律与否,影响着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成功的大小。

        百度百科说:“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又说自律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真正的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你发觉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那自律律的是什么呢?

        我以为,自律律的是自己的思想、心态、修养、习惯和言行。

        首先,自律律的是思想。每一个人生活中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既要追求时代与国家的规定,又要开发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思想就有些不一样了。但是,作为一个现实的人,绝对不能超脱现实,于是想自己天马行空,想自己我行我素,那便寸步难行。自律,就是要律好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国家民族社会的规范。思想进步,才能更好地自律。

        其次,自律律的是心态。心态就是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心态消极时,说话办事无精打采,漫不经心,这时就需要自己约束一下自己的心态,调整到积极状态。当一个人心态缺陷不能自主时,一样需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健全状态。心态积极,心态健全,才能更好地自律。

        再次,自律律的是修养。修养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一种表象形态。修,修的是德行,修的是学识,修的是待人接物;养,养的是人格,养的是良知,养的是出世入世。品行端正,学识渊博,与人为善,才能更好地自律。

        再其次,自律律的是习惯。每一个人生活久了,就会形成自己的习惯。可是,作息不规律,不讲卫生,说话粗俗,对长辈不尊重,对小辈不爱护,成为手机控,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等等,这些习惯就需要自己约束,自己改变了。改变坏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更好地自律。

        最后,自律律的是言行。一个人说话,要看对象,要分场合,要扣主题,要讲艺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盲人摸象,不能言之无物,不能言而无信;一个人行事,要目光远大,要顾全大局,要踏踏实实,要果断高效,不能鼠目寸光,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好高鹜远,不能拖拖拉拉。成语言的巨人,做行动的高标,才能更好地自律。

        综上所述,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进步自己的思想,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养,规范自己的习惯,去说自己觉得应该去说的语言,去做自己觉得应该去做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律律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