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雨

今天下雨了,我们单位的党员干部依然来到我所驻的村子里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他们都很有工作热情,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一下车,我给他们开了个短会后便开始入户。

入户的主要目的是提醒防范溺水事故、中毒事故(沼气、天然气、液化气中毒及野生菌等食品中毒)、火灾、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汛)等,还要严防各类诈骗、严防用电捕鱼,精准抓好疫情防控。

这次要求全覆盖,每组每户都要走到位,大家分组包干到户,我和村里的“活地图”向姐带着我们保健院的两个小伙子一起到村里最远的几户人家中去了。这个组在大山深处,没有公路通进去,车是无法开进去的。这里远离尘世,一路上风景这边独好,漫山遍野的绿加上繁星点点的野花,山峦起伏、白雾缭绕,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今天早上雨时大时小,我打着雨伞、穿着橡胶长筒雨鞋走在山路上,这身装扮让同事们笑话我下乡后就变成了农妇,看来我的确入乡随俗、随遇而安了,还挺快就适应了环境。

这山间的泥泞小道很滑,一同来的年轻小伙子们差点摔跤,他们穿着网眼运动鞋,走了一会儿鞋子就打湿了,里面也进了泥巴了,这下我感到穿胶鞋的好处了,一路上道路很窄,也没什么人走过,石板路上全是青苔,路边杂草丛生,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蛇。这么难走的路让我想起了跟着徒步队走的那些山路、丛林,自从下乡工作后,我周末就不再去徒步了,因为平时的工作就是在大山里行走。

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距离,尽管诗人内心痛苦,但还是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信心,重新鼓起了沧海扬帆的勇气。我行走在大山里面的崎岖小道上,深深感受到李白这首诗的含义。

走了半个小时,走得汗流浃背,我们终于走到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农民家里,这木屋瓦房很有些年代了,院坝子里长满了青草,堂屋里堆着土豆。老爷子是位木匠,他年轻的时候就是做棺材的,在堂屋里也摆放了一副棺材,这是为他自己准备的。

他的媳妇、儿女全都搬出大山,他之所以一个人住在深山里,是因为他想在他百年后就安埋在这山上。如果他搬到山下去,以后等他去世的时候,因为没有车路通往这山里面,他就没办法安埋在这个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老人家身体很健康,而且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我们给他宣传不要在山里采摘野生菌,怕吃了中毒。他说自己以前吃菌子的,可是,自从遇到一件事情后,他就再也不吃菌子了。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有一家年轻的妇女吃野生菌去世了,他卖给这妇女家棺材时,看见她的年幼的孩子还爬在她身边玩耍,自此以后,这位老大爷就不再吃野生菌了。

在这位老人家院子里跟他聊了一会儿,宣传了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可能很久没有人到他家里来跟他说说话了,他打开话匣子来就滔滔不绝,因为还要走访下一位,我们跟他道别,他依依不舍,非常感谢我们来探望他,给他孤寂的生活增添了几许乐趣。

接着来到下一户的老人家的院子里,他是八十多岁了,一个人居住在这山上,这个院子都是青石板的地板,显得非常干净。院子里有石头盆、石头水缸等,都是石头凿出来的,估计这家人的祖上是石匠,这些石器都是他的祖先传下来的,很有些年代了。

这两位老人都是在山林里独自一人生活,没有家人的陪伴,一个人吃住。他们独来独往,这并不是不合群,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修行,也是生命达到一种更高境界的必经之路。

人向外不断探索,希望征服世界,这是一个阶段,而一个人独处,向内不断完善自我,修炼更强大的内心,这是更高层次的一个阶段。其实,到最后,我们都将明白,世界是自己的,只有在独处中与自己交流才会拥有另外一个更真实的世界,这与他人毫无关系。很多时候,有的路,只能靠自己一个人走;有些事,只能是自己一个人做。越是“独”的人,内心越是强大。

深受世人喜爱的“诗佛”王维,人到中年,遭遇官场风云变幻,让他看透了世事,决定远离俗世,归隐钟南山,吃斋念佛,顿悟人生。诗人归隐山林,心静如空,过着独来独往的淡逸的生活,写出多首流传千古、让人静心、充满禅意的诗句,比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他把自己和自然万物融洽地合为一体,用一颗博大的心,倾听、欣赏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冷雨风霜。

越是境界非凡的人,越能拥有更优质的独处能力。他们熬得住孤独,经得住寂寞,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修行,成就更加完美的自己。

庄子也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独处,是精神的减负,是心灵的回归,更是灵魂的升华。一个人只有独处的时候,方能拨开迷雾,看清生命的真相,找回内在的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