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套路给我来一打!

书先生:
首先声明,本文并非软广。这是一位OP认知功能英语学员的
真实反馈。全文为学员所作,正文除必要的排版和增加了标题,不增删一字。引用框内的文字为我的有感而发。

在您继续阅读这篇学员反馈之前,请允许我分享一点感慨。在这个教育领域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在这个各个机构重营销轻产品的年代,书先生和路夫人只是埋首打磨产品似乎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而坚持不作任何虚假的宣传更是让“业内人士”觉得我们愚蠢透顶。诚然,我们做教育也不是做慈善,也是要赚钱的,但我们只赚晚上能睡得着觉的钱。

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只是想每天都能睡个安稳觉,所以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真实的,所有的案例都是真实的,所有的学员反馈都是真实的。我们相信真实的力量。我们也相信,在普遍造假的环境里坚持真实或许会让我们走得慢一些,但却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我的英语老师的套路

我从小到大在学校遇到的英语老师,讲课方式都是差不多的,不管学历高低,教龄多长,出没出过国。他们基本上都是这样教的:

这里我忍不住想要评改一下学员的作品,我相信学员不会怪我。我始终坚信,文贵简洁。所以,凡能用三个字说清楚的绝不要用四个字。“的的不休”尤其需要避免。像上面的句子就不够简洁。第一个小句里的“在学校”有点多余,“都是差不多的”可以改为“都差不多”。构成排比的短语在结构上要有照应,前面用了“学历高低”,后面就要用“教龄长短”,否则就应该用“学历多高”来对应“教龄多长”。另外,要学会合理使用标点符号来引导读者跟随你的逻辑。最后,由于后面分了三点,我建议在这一段结尾,把“三步走”的讲课模式提前抛出来以引起读者好奇。分类和分点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模式,所以大部分读者对数字背后的具体内容总是好奇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标题党里都带有数字。综合起来,我建议第一段可以改为:

我从小到大遇到的英语老师,讲课方式都差不多——无论学历高低、教龄长短、是否出过国。这个差不多的讲课方式就是很多中国学生都熟悉的“三步法”:

这里请原谅我多说几句,相信无论对这位学员还是读者都有帮助。我改的这最后一句和原文的区别有三个:第一,我用“这个差不多的讲课方式”作主语,一来可以和前面的“讲课方式”照应,增强连贯性,二来可以把读者注意力拉到讲课方式上来,因为这是后文的核心内容。第二,我增加了“中国学生都熟悉的”,这是为了增强读者的共鸣,也是一种engage的手段。第三,我加了一个“三步法”。这是典型的“数字钓饵”,有分类,但内容隐而未发,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写作有很多细节,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有的文章读起来流畅自然,有的却佶屈聱牙;有的清晰明了,有的却不知所云。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前一类变成了稀罕的事物,而自媒体充斥的都是后一类。不过我相信,一个东西一旦稀缺,就会产生特别的价值。所以,当大部分人连一句流畅的句子都写不出来的时候,你努力锤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讲课后单词

从一上课就开始讲单词,补充课本上单词的词组,各种形式,各种近义词,当铃声响起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已经写满了板书,学生在课本上记下了好几页的笔记,双方都成就感十足的下课。

这可能是词汇教学效率最低下的方式,偏偏是中学甚至大学英语老师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除了感到无奈,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第二、讲课文

除了简单词以外,一个词一个词的讲,又是各种补充词组,形式,近义词,我感觉又在上单词课,下课之后又是一黑板的板书,好几页的笔记。

第三、讲课文中的句式

先将文中的句式讲解一下,在写出类似的句子讲解,文中的句式还好,还有上下文,黑板上的句子就只是单独的句子没有语境,而且就算有上下文也只是写简单的两三个句子。

就拿时态来举例,老师每次在讲时态的时候,会单独的写几个句子对比不同的时态。因为课程时长问题,写的句子都是较为简单的,不是很长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句子对比,其实并不太能让学生明白他们的用法,而且老师补充讲解的每一个时态的用法,感觉上有些地方很相似,很容易混在一起。

线上学习营的套路

因为很早就开始看原声美剧、英剧,所以我认为英语这门语言不应该这么难学,就算是在缺少语境,也不应该是这样,因此我一直在找寻适合我的英语学习方法。令我失望的是,我找到的英语学习营,他们都像是书先生说的那样,只是利用我学习英语的焦虑心情,将广告说的非常好,写的老师也很好,实际上却是市面上各种方法的糅合,糅合的也只是每种方法的浅层,根本原理他们也不清楚,东教一下西教一下,让你看原文书,学到最后好多方法你都了解了,但不得其宗。

不会设计课程不是他们的错,但出来骗人就是他们的错了。平心而论,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具备完整课程设计能力的人在行业里也是凤毛麟角。况且,懂语言学的不教英语,教英语的不懂语言学,已经成为国内英语教学的痼疾了

这样的套路给我来一打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听到了书先生的线上免费分享课,现在已经忘记了在那个平台听到的,也忘记了内容是什么,(不过还要感谢一下那个被我遗忘,被我抛弃的平台)我刚听几分钟就关注了先生的公众号。

关注了一段时间之后,先生推出了线上视频op课程,因为视频没有上传完,所以只要998,机智的我放弃了当时要买的其他东西,攒够了小钱钱,就购买了课程,现在视频传完了也涨价了,为机智的我点赞,哈哈。

感谢信任!正是早期学员几乎无条件的信任支撑着我和路夫人坚持做下去。无论学习和研究多么繁忙,想到全国有这么多人信任我们,想到能够帮助这么多人学好英语,我们就充满了动力。哪怕少睡点觉,也要不断的改进课程、回答学员问题和在公众号分享英语学习知识。

第一次观看的OP课程的时候,有一种懵懵的感觉。因为我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认知语言学,也从没有听到过从功能角度讲解的英语,所以在听完第一讲之后,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不过我这次并没有焦虑,因为之前的英语学习营太不靠谱,所以这次我很佛系的想:“这次的老师讲的怪好的,就算没有广告语写的那么好,估计也不差,再加上课程没有时限,想看几次看几次,学不会还可以微信问,不懂的多问几次,所以不着急,明天再看一遍,现在吃饭去吧。”

学习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平常心,尤其是学习英语这样简单的语言。OP课程结合了认知基础和交际功能,只要按照流程走,一定可以学好英语,所以也实在没有什么需要焦虑的地方。无焦虑的学习也是我们不断提倡的理念。

之后越往后听越觉得,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先生的每一讲都是从功能出发,结合我们的母语举例,在OP课程中文不再是我们学习英语的阻碍,反而成为一种工具,语言的功能都是相同的,语言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结合我们的母语可以更好的学习英语,这是OP课程的另一大特色。

每次学完都不再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不用在学完之后记一大堆容易混乱的规则,所以我学习来很轻松,再加上先生的讲课也很有趣味,我每天都会很开心的去主动的学习OP课程,不在像以前一样提起英语就头疼,老师讲一堆,我也记了一堆,上课听懂了,下课做题一混辩不出来那个是那个。

学完OP课程“我拆了个房子”

我觉得OP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你原有的英语知识的冲击。我们都喜欢拿建造房子比喻学习,我觉得我学完OP课程之后,把我原来的英语房子给拆了。

原本学习OP课程,只是想把我英语的房子修补一下,谁知道老房子很多地方都要直接拆除,不过拆的过程很开心,因为新房子更加稳固,新房子更漂亮,耗费的时间也更少。所以每一次听新的一讲的时候,我都很开心的准备拆房子,拆到现在老房子已经焕然一新。

已经拆了一个房子的我,很期待书先生和路夫人,再推出其他的课程,让我再拆一拆,中国学习者痛苦学习的不只是英语一门课程,还有其他众多的课程需要先生和夫人去拯救,我的旧茅草房是时候都拆了重新建个楼房了。

已经有一堆家长要求我出中学数学教程了。说实话,我对教数学还是很感兴趣的。不过现在实在是没有时间。不过朋友们放心,和OP英语一样“神奇”的数学教程一定会出现。悄悄告诉大家,我已经在物色数学博士了。

像OP课程这样的“套路”,我希望可以找到一打,可惜现在只找到一个,所以各位走过的就不要路过了。学习了OP课程,不仅仅可以将你自己从英语的沼泽中拉出来,也可以拯救一下下一代。我们遭受的磨难就不要让下一代在遭受一遍了,他学不会你也着急,着急上火会加速衰老,最主要的是学习完OP课程可以省掉很多上英语班的费用和时间,OP课程绝对一个顶好几个。

OP恒久远,一套当家传。

感谢这位学员如此振奋人心的“吆喝”。对于课程设计者来说,再也没有“产品”如此受学员肯定更让人高兴的事了。每一篇这样的学员反馈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奖赏。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的套路给我来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