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5

第一次看课标,准确的说不是第一次看。应该是第一次较认真的看,第一次有点看明白了,第一次有很多共鸣的感受,名师的讲座中有些话是课标中的,原来他们对课标已经很熟悉。

我以前设计课一般都是把关于这一课参考书上有的讲解都仔细读一遍,然后在网上搜一个课件,把两者进行融合,再用自己的话把整个教学流程串下来。只认为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必须有的一部分,从来不知道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就在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从来没有想过这节课到底要完成一个什么目标?课后这个目标完成的怎么样?在完成目标的时候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曾经在湿地年会上看过余映潮老师的一课两教,根据不同的学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当时还纳闷,同一课怎么会有两种教法呢?

课标上说小学语文教学有学段目标,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每一课可以教的内容有很多,如何选择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呢?依据学段目标,结合课文特点,设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重点。再确定突破目标的方法。一节课要有所舍,不可面面俱到。

每个学段的目标有很多,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重点。真正做到高效课堂一课一得。以前都是把别人的话搬过来,此刻才有点明白到底应该怎么做。

语文的核心价值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

课文的内容读一遍都明白,我们要教的是学生不明白的东西,不是教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而是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