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1对电子游戏,我们除了愤怒,还能怎么办

凡是家里有8岁以上人口的,谁能忽视电子游戏的存在?那真是上到49,下到刚会走(毕竟70后才开始接触电子游戏),人手一机,打的不亦乐乎。毁人不倦,可能说的有点过,但一定拉了许多人下水,在摧毁不少人前途的主要成就下,也顺手要了不少人的命。(三和大神了解一下。)
但作为一个理性狗,是不是应该去除些喷子的情绪,多用理性的视角来分析一下呢。所以用一个游戏策划从业者提供的资料,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我们应该从游戏里学些什么。
1、 游戏是最直击人性的,而了解人性是我们自救和救人的先决条件
游戏让大家沉迷,你以为很容易吗?那是几代IT人,日以继夜,不停的订方案,敲代号,再修定方案,敲代码,一点点迭代出来的。而且,所有游戏的策划者,都对人性有着深入的研究,根据人性最原始的需求来恰到好处的设计。
那么,游戏所指的人性是什么呢?是对奖励的渴望,是趋利避害,是多巴胺驱动的系统。所以,我们在本质上巴浦洛夫的那只狗,马戏团里的狗熊。
那么,既然作为家长的我们,想用业余的,不科学的思想来对抗系统的沉迷设计,几乎是徒劳的。我们不如向游戏学习,学习它们那种让孩子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沉迷其中的神逻辑,然后用在我孩子身上,引导他们选择更有益的事务。
2、 应用游戏的本质:任务+及时反馈
怎么用呢?说起来也简单,只是几个关键步骤。第一步,让任务-奖励的循环发生。给孩子一个简单的任务,当她完成时,就给与奖励。任务一定要简单,可以是脱了鞋能收拾好,可以是自己收拾了书包,可以是考试得了60分,也可以是参加了全世界的一次比赛。总之,是孩子在现有的能力下可以完成的,而且已经完成的,任务的难度与年龄无关,只与孩子目前的状况有关。今天我给宝宝的奖励就是她能在换下睡衣后收拾了起来。第二步是逐渐挑战自己。但挑战的难度一定要适中,装备一定要给足。现在是期末复习阶段,我给孩子定的是每天要有两个表扬,而表扬的内容一定是自我管理的内容。每天快速完成作业,把当天的内容和错误进行记录,反思,练习。如果做到,会在假期买个一年期的装配机器人。目前看,效果不错,但我出差之后是否也能有效,那就不知道了。
3、 游戏就是给人贴标签,然后根据不断更新的标签匹配资源
不断更新一个玩家的标签,则能够帮助游戏来了解TA,然后匹配更好的内容,让TA能持续沉迷和花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孩子是喜欢看书,运动,画画,手工,编程,等等。每个家长都应该认真的观察孩子,然后贴上这个标签后给孩子提供资源,不管是培训班,资料,书籍,还是业内朋友的指导。总之,让孩子沉迷在TA喜欢的事情上。当然这些要是健康的,有益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一定的要求是必须的,但也要允许孩子的兴趣有变化。

看,游戏还是很能教给我们东西的。如果把上面几点真的作到,或者,至少像游戏设计者一样潜心的了解一下我们自己孩子的想法,特点,需求。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得到充分,良好的教育!

当然,这些方法其实也很适用于自我提升,不信你试试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21对电子游戏,我们除了愤怒,还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