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高考倒计时51天 隔空陪伴

肆华下午返校,学部安排了一场精神的盛宴,不过我请假了,只能通过Ruby的线上直播来隔空感受肆华的激情。

今天,我要陪芽去考试。记得,芽小时候去打围棋的晋级赛,一天连战7—9场,每一次我都会陪她去。我牵着她的小手,一边等入场,一边在她的手掌心里写“慢”。

芽从小就是一个急性子,贪图快的时候就难免毛躁,我常常偷偷看她在弈程平台上和别人对决,她下子的“嗒嗒”声频率很快,也会听到她对着电脑自言自语:快点呀,下这里就好了哞,有什么好想呀,磨磨蹭蹭真烦人,下完这局就拉你进黑名单哈……还会听她说:哎呀,给你占便宜了,我手滑。你这人水平还真不错,居然让你发现我的破绽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而芽,一人能演一台戏。芽的各种说学逗唱,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对她比赛结果的关注。从小芽就有这样的本领,能牵引我们的关注点只在她的身上,而非结果。她的成长过程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快乐。

芽不仅下棋快,连讲话的语速也快。以前和奶奶聊天或给奶奶打电话时,我还要在一旁替她做翻译。有时候她得瑟起来,语速是飞起来地那种快,连石头听着也说费力,她会很无奈摇摇头说:爸爸,看来你老了得配助听器,你看妈妈都能听懂。唉,妈妈也是久经磨砺,练出来的好吧。

她走路也快,小时候脑袋又长得大,走路常常摔倒,额头上乌青的大包常年都在,不过是经常转移一下阵地。

她吃饭也快,不挑食。随便煮上一碗什么,往她面前一摆,她三两下就能见碗底,一半的吃食被洒在桌面。

风风火火的芽还是个自来熟。我们大家庭里的三姑太六姨婆什么的,每个她都能聊上小半天,尽管有些亲戚几年也见不上一面,甚至她都应该是不认识的。芽和外婆特别亲,每回去外婆家,她都会有一些私房话和外婆聊,甚至偶尔还要回避我。

芽的好奇心很重,也是家里的“包打听”。她即使住校,对小区的熟识程度也远超过我。芽注意的广度和敏锐性难免会影响她的专注,这是我们一直都操心的。

4岁时,芽学画画,她回家告诉我,别人才画一半,她早早就完成了,所以她去帮了很多人的忙。她把帮别人忙作为衡量自己优秀的依据,而她的作品却几乎不上了墙。

7岁时,她开始每天要做口算作业,老师要求家长先改,这是她的痛,更是我的痛。给她改口算我很痛苦,改完之后她很痛苦。

以前我总提醒她慢一点。越是提醒,她节奏越快,我只好作罢。

今天送芽去体育考试,我还是这样牵着她的手,和她一起等待入场,她的手心满是汗,我感觉心头也凉凉的。那么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芽的压力,还是第一次。

芽长大了,开始会为自己紧张焦虑,我虽心有不忍,也为她高兴。以后,很多事情,我也许都无法像今天这样,陪她一起面对,只有芽的坚强和乐观,才真正能带给她持久的能量,让她踏踏实实又开开心心地面对一切挑战。

我不能进场观看芽的考试,甚至连远远地看也做不到。一墙之隔,任凭我怎么努力我都看不到一丝一毫墙内的拼搏。我知道芽会尽力,更清楚她的实力,如果她能维持模拟考的成绩,我便知足。

芽丢掉了一分,这已经是她的体育最高分,她还是哭了。跳绳比满分多了25个,实心球比满分远了两米多,800米跑了3分12秒。发挥得好她反而觉得自己很亏,因为跑到最后她的体力有点跟不上了,在她前面的所有人都是满分,这让她很崩溃。我很理解她的难过,这也是很正常的“及格线效应”。以后她会懂,对她来说结果很重要,但结果也没有她想象地那么重要。每一个节点不过是她的又一个新开始,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情去迎接下一个挑战,对她,才最重要。

祝福我芽。

你可能感兴趣的:(奋战高考倒计时51天 隔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