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9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孔子给出了自己的疑问:那些看起来说话很稳重、很靠谱的人,是真的表里如一呢,还是装出来的呢?

在《为政篇》中,孔子说过:“视其所以,察其所由,观其所安。”如果不想被他人的言语迷惑,我们大可以看看这个人做事的手段和方法,看看这个人过往的经历,看看他做什么事时可以怡然自乐。通过这几种方式,我们基本上就可以了解一个人了。

这让我想起外向和内向的人,有的人从外表看外向,好像到哪里都吃得开,八面玲珑,总是感觉像一个中心人物。而有的人从外表看内向,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话很少,喜欢安静地坐着。

我也见过身边有这种外向的人,喜欢外在的那种被人包围的感觉,而到家之后无法独处。也见过那种内向的人,喜欢安静地待着,享受生活,享受独处的时光,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对于“闻斯行诸”这个问题,孔子分别给了子路和冉有不同的答案。

理由很简单:两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子路好勇斗狠,容易闯祸,所以孔子建议他遇事先和家人商量;冉有优柔寡断,容易退缩不前,所以孔子鼓励他赶紧付诸于实践。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经典案例。

因材施教,对于我们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各自有各自的性格和特长。不能用同一个模子来教育,有的孩子可能因此而受益,而有的孩子可能会不适应,因此而迷茫。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只有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展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相对别人来说,你更加擅长的,别人都没有你做得好的地方。

我们需要挖掘自己,然后最大化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个也是我们人生之路上的一个功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心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