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杂碎】无苦难不大师

盈余的时间很懒散,东拉西扯的,泡咖啡,烦吃啥早餐,翻报纸,一拖沓一个早上往往不见了。

复归平静生猛的节奏,自每天五点多起来,深度感觉一天能过28小时了。五点半的赤道附近,天还是暗,灯还是亮着的,公园里已经有人遛狗遛自己了,地铁也已经开动,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加坡,看到早晨起来的人们都忙碌着些什么。有学生上学,有在巴士等候班车的,有送货到菜市场的司机,也有报纸配送员早早把报纸丢到邮筒里,天还没怎么亮,汗流着,车流逐渐多,噪声也逐渐增大,那颗启明星也不见了,这是六点半了,黑暗下黑树林逐渐透露出深绿色,凌晨的阳光快要照进来了。

想起这几年,总是赖床着,因为没有被梦想唤醒,拒绝早起的原因很简单,那么早干嘛?又不用上班,也没有啥要紧的事情做,不如养精蓄锐以备不时之需!

类似懒人哲学理论。早起没事做是有多么无聊。年纪轻轻的,也没有在体制内保有一盆铁饭碗以备平日闲暇吹拉弹唱玩物丧志一番,终究是一番不能糊口的兴趣爱好罢了,更谈不上艺术造诣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真大师都是受苦受难的,无苦难不大师!

附庸风雅,吟风颂月必定要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才行!我等不如院里面的铁盆盖碗那样,精心研究,死心塌地地无聊极致的品读精炼,硬是屏息静气沉心入定的练出一个横空出世的成就来。妄想,这是只是妄想,王大湿出名也只能靠献丑,而不能以其内力破壳而出。成就是成名了,不过也是遗憾,如此献丑得名,难道是启迪于当年的凤姐么?又难道是受到近期里各种丑视频搞笑的点拨?

图片发自App

正路走不出正名来,歪门邪道出名师,一绝也!事情也是双刃剑,也是要两看,不可偏颇任何一方。当今大师毕竟也有大师的苦衷。不是不练,是太多事儿了,多媒体,多饭局,多邀约,多讲座,多活动,静下心来打通任督二脉的功夫全都被占据了。哪里还有那么多时间一心求学?少时所学即可应付一生,无需再学,江湖上,行将就木,行为艺术,艺和术都要双管齐下,学艺无诀窍,学术靠交流。

要我说,未尝不可!小品说长得丑没关系,出来吓人就是不对了。大师精心研究艺术几十年如一秒,出来献丑得名,实在吃相难看。终究是成名了!这临门一脚在当世并非绝无仅有。要想正名,还是需要那种深耕细作天赋秉异的正规军来弘扬传统艺术之精髓。野路子的江湖派仅作为兴趣爱好者也未尝不可。

我在路上看到一间店,店主五大三粗,写着字,进去一看,叹为观止。翻遍各种练习纸,说遍临先秦以来的各大名帖真不为过。简单的如《松风阁》,《黑女墓志》,《灵飞经》,难的如《兰亭序》,《丧乱帖》,或智永和尚的《千字文》,露锋犀利,中锋饱满,张力十足。细问,也不说啥,递过来一名片,后面写着:学书先学人,心正法正,不趋炎附势,不参加任何比赛...

看他低头不语,只管写着自己的,我一眼就瞅出他在写赵孟頫的《洛神赋》。认字我是挺多,遍读名帖,此乃大话,不可多信!哈哈!有时今人也学古人口吻敢说赵体媚俗,哈哈,董其昌的话是今人能复制的吗?遒媚秀逸清俊脱俗还差不多,人家用左手写也比当今练一辈子都要出色。夸大了,极端了,我是说在古人名家的作品前,今人只有膜拜,无资格点评!学书法理论知识应该的。点评就大不敬了!要有敬畏之心!

我本来要说去小岛旅行的片段的!

露营好去处


独钓老桥头


孤舟泛碧渊


孤云独去闲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狮城杂碎】无苦难不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