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虚拟电厂

 概念

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DG、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此概念解释摘自百度百科。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简称VPP。

DG:distributed generator,分布式电源。

DER: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分布式能源。DER包含DG,DG属于DER的一种。DER包括电源、负荷等。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我的理解:

虚拟电厂是相对于实体电厂来说的,客观上它并不存在。通过聚合发电、用电、储能等各方的资源,根据大数据预测,调配各方的动作,解决发电、供电、用电瞬时平衡的问题。

发电端基本都可以调配,比如让某个光伏发电厂多发电或者少发电,已满足负荷侧突然的增多或减少。

因为光伏发电有光照的要求,万一遇到需要多发电时,光照不足怎么办?储能系统可以作为一个补充措施,即在光照充足时,将发出来的电存起来,用的时候再取。风能发电、潮汐发电等也有类似的问题。

负荷侧能调配的貌似只有晚上不着急充电的电动汽车,只要保证早上七点充满电,不耽搁车主上班,其他时间可以甩掉这个负荷。

我首先想到把虚拟电厂类比为中介,干的是保媒拉线的活。媒婆了解市场行情,比如那谁家的小谁没媳妇,正好隔壁村老王的女儿也没出嫁,那就找双方家长聊聊,把两个年轻人往一起撮合撮合。只不过虚拟电厂这些操作都是自动化的,操作包括采集各方信息,给各方下达命令。不过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个更好的类比,能源界的滴滴,为打车人和司机提供一个发布信息、达成交易、并提供辅助服务的平台。

再次明白一个道理:信息、资源、人脉就是钱。



文字记录生活

写作改变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理解的虚拟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