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女青年回家的舆论压力

2012年7月14日

图片发自App


逐渐感受到了适龄女青年回家的舆论压力,大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读书时说思想上不要开小差;毕业后一时半会找不到又穷劳饿虾的。

今天这种感觉特别强烈是因为我婆婆语重心长地说:差不多该考虑个人问题了哟,法定岁数都到了,还超了几年。她说她这么大的时候都带我爸了。突然间我就很想知道她们两个是怎么谈恋爱的——当年她17.8岁,他25.6岁,虚报的22.3岁,媒人介绍在茶馆见了一面,然后去照相馆照了订婚照,之后的时间也没有见过面了。他写信过来,她找人代回信。这样的联系方式持续了一年多之后就扯证结婚了。直到结婚以后她才知道他大她8岁。

从一面之缘到现在已经一起搀扶着走过了50年。她不禁感慨:你们现在的娃娃啊…… 我说现在人过场多,不像你们了。 现在人说起谈恋爱,身高年龄长相,学识才气学历,本事家庭,兴趣爱好,共同语言,品格道德,过去现在将来,还有最最关键的感觉、眼缘。人们都知道感觉是个异常玄幻的东西,却又都是在靠最不靠谱的感觉来判断这个人是否是自己此生的伴侣,况且感觉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变化发展之中的,又上升到哲学问题了,那就得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朋友也会介绍,有时遇到满意的心里一阵窃喜之后又会自卑,有时遇到不满意的会很有挫败感,心里会很受打击,觉得自己原来就是这个水平,内心在想:再也不想别人介绍了,自己再怎么没人要也不至于找个歪瓜裂枣嘛。(原谅我的肤浅,精神病人思维广,弱智儿童欢乐多)。

其实内心来讲深知要找一个很喜欢很喜欢,彼此都很喜欢的太难了。我们本不完美,又何德何能要求别人尽善尽美呢?当我们面临抉择时,关键是看自己更看重什么,倾听内心的诉求,什么是你愿意不顾一切去追求的,什么是需要去妥协的,什么是需要去放弃的。生活需要智慧,爱情需要经营。事不关己时,我们都是大哲学家;事关自家时,我们或许都盲目无助,或逃或离,这说明我们还需要历练,还需要洗礼。 爱情,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穷尽一生去追寻的信仰,这条路上有人跌跌撞撞,仍然执着前行,因为这依然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图片发自App


只是啊只是,这个世界,超帅的都有男朋友了;次帅的都有女朋友了;不帅的都忙事业去了。所以我们留下来还是有道理的, 亲爱的朋友们,家人们,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关心,我现在,一个人,还好,也会一直好下去!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适龄女青年回家的舆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