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B中Table映射到KV

TiDB 对每个表分配一个 TableID,每一个索引都会分配一个 IndexID,每一行分配一个 RowID(如果表有整数型的 Primary Key,那么会用 Primary Key 的值当做 RowID),其中 TableID 在整个集群内唯一,IndexID/RowID 在表内唯一,这些 ID 都是 int64 类型。

每行数据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编码成 Key-Value pair:

Key: tablePrefix{tableID}_recordPrefixSep{rowID}
Value: [col1, col2, col3, col4]

其中 Key 的 tablePrefix/recordPrefixSep 都是特定的字符串常量,用于在 KV 空间内区分其他数据。

对于 Index 数据,会按照如下规则编码成 Key-Value pair:

Key: tablePrefix{tableID}_indexPrefixSep{indexID}_indexedColumnsValue
Value: rowID

Index 数据还需要考虑 Unique Index 和非 Unique Index 两种情况,对于 Unique Index,可以按照上述编码规则。但是对于非 Unique Index,通过这种编码并不能构造出唯一的 Key,因为同一个 Index 的 tablePrefix{tableID}_indexPrefixSep{indexID} 都一样,可能有多行数据的 ColumnsValue 是一样的,所以对于非 Unique Index 的编码做了一点调整:

Key: tablePrefix{tableID}_indexPrefixSep{indexID}_indexedColumnsValue_rowID
Value: null

这样能够对索引中的每行数据构造出唯一的 Key。
注意上述编码规则中的 Key 里面的各种 xxPrefix 都是字符串常量,作用都是区分命名空间,以免不同类型的数据之间相互冲突,定义如下:

var(
    tablePrefix     = []byte{'t'}
    recordPrefixSep = []byte("_r")
    indexPrefixSep  = []byte("_i")
)

另外请大家注意,上述方案中,无论是 Row 还是 Index 的 Key 编码方案,一个 Table 内部所有的 Row 都有相同的前缀,一个 Index 的数据也都有相同的前缀。这样具体相同的前缀的数据,在 TiKV 的 Key 空间内,是排列在一起。同时只要我们小心地设计后缀部分的编码方案,保证编码前和编码后的比较关系不变,那么就可以将 Row 或者 Index 数据有序地保存在 TiKV 中。这种保证编码前和编码后的比较关系不变 的方案我们称为 Memcomparable,对于任何类型的值,两个对象编码前的原始类型比较结果,和编码成 byte 数组后(注意,TiKV 中的 Key 和 Value 都是原始的 byte 数组)的比较结果保持一致。具体的编码方案参见 TiDB 的 codec 包。采用这种编码后,一个表的所有 Row 数据就会按照 RowID 的顺序排列在 TiKV 的 Key 空间中,某一个 Index 的数据也会按照 Index 的 ColumnValue 顺序排列在 Key 空间内。

现在我们结合开始提到的需求以及 TiDB 的映射方案来看一下,这个方案是否能满足需求。首先我们通过这个映射方案,将 Row 和 Index 数据都转换为 Key-Value 数据,且每一行、每一条索引数据都是有唯一的 Key。其次,这种映射方案对于点查、范围查询都很友好,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构造出某行、某条索引所对应的 Key,或者是某一块相邻的行、相邻的索引值所对应的 Key 范围。最后,在保证表中的一些 Constraint 的时候,可以通过构造并检查某个 Key 是否存在来判断是否能够满足相应的 Constraint。

你可能感兴趣的:(TiDB,tidb,数据库,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