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冲老师和四五班的集体午休

吕显文拍摄于宿舍


前面的话:午休,是一项看似简单的事情,不过,作为班主任,组织好高质量的午休,需要思考分析,认真对待。下面是 四五班午休经验分享,足以看出刘老师的细致入微。

一、明确午休的作用。

通过班会课,个人交谈等方式,让每一个同学知道,午休能够恢复上午学习和生活消耗掉的巨大体力和脑力,保证下午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有序到位,安静入室。

尽量减少学生在路队集合和行进过程中的时间,宿舍门口分类集合,领队班干引导入队(防止楼内奔跑吵闹),个人宿舍门前有序进入,不要直接解散队伍,降低学生的兴奋度,提高入睡的效率。

三、树立信心,逐步推进。

首先,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进行正常的午休,对长期没有午休习惯的学生,先要求其安静卧床,防止互相干扰,并对其一段时间内能够午睡的状况进行积极的鼓励,增加其午睡时间,逐步增强学生入睡的意愿。

其次,教师和家长必须让学生树立自己需要和能够进行正常午休的信心,尤其不能让学生形成“我原来就不午睡,现在当然也睡不着”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四、排除干扰因素,规范物品摆放。

1.禁止学生携带与午休无关的物品,防止学生分散精力;

2小室长午休时只是统计室内学生午休状态、床被整理、人员数量等状况,一般不进行语言管理,避免产生新的扰乱因素;

3.规范学生个人物品的摆放,如红领巾、鞋子、水杯、衣物等,既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避免遗漏物品。

五、增强巡视,提高质量。

午休前期阶段,教师应该增强巡视的力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尽快进入午睡状态,逐步养成自觉午睡的习惯。

面对扰乱午休的学生尽量减少教育时间,防止干扰其他学生午休,也给予适当惩戒,如静坐,让其自主选择午睡还是“午坐”。

六、培养集体意识,包容室友。

1.降低自己的个人行为对同学的午休影响;

2.起床时互相叫醒,提醒物品摆放和携带;

3.面对同住同学在午休期间发出的打呼噜,翻身,饮水等异常行为给予理解和包容,形成和谐的午休氛围。

关注学生的健康是老师的第一要务。培养午休好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组成部分。

因为爱学生,我们才会坚定不移地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问题来了!我们的爱,他们是否感觉到?他们是否因为我们的爱而爱我们?

刘冲老师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冲老师和四五班的集体午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