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企业的第三把刀:三张财务报表

关键词:财报  成本领先    差异化    企业经营活动  商业模式

字数:2678,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今天我们来讲解析企业的第三把刀,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三张表大家都很熟悉了,具体每项指标怎么去解读我们就不说了,会从大的方向来看怎么去用这三张表来解读一家公司。

资产负债表:描述企业的运营环节,投融资活动。

利润表:描述企业的盈利情况。

现金流量表:判断企业的风险状况。

一、财报解读公司战略

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战略(聚焦细分领域实行成本领先或者差异化,或者两者兼有)。企业根据行业和市场,采取的是哪一种战略,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判断。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实际上就是薄利多销,通过低价来拉动销量。这个低价不是价格战,而是通过管理和规模,做到成本比竞争对手低。

在标准工业品行业,多是采用成本领先战略。表现为利润表中的低毛利率,高的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通过查阅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来计算)。

宝钢股份,2017年它的毛利率只有14.2%,但是总资产周转率是0.94次/年。因为钢铁行业是重资产行业,所以它的周转率已经是比较高了。

而同样是钢铁行业的包钢股份,2017年毛利率是15.5%,高于宝钢。但是总资产周转率只有0.37次/年,所以其资产收益率只有宝钢的1/4-1/5。

永辉超市,它的毛利润2017年是20.8%,但是资产周转率是1.88次/年。作为零售超市,它不需要生产,相对宝钢是轻资产行业。采用的也是成本领先战略,通过对供应链的控制,以及店面的经营,来提高资产的周转率。

2、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就是通过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获取高的溢价。这种战略表现为高的毛利润,低的周转率。

比如茅台,苹果,还有奢侈品公司,都是采取的差异化战略。

2017年茅台的毛利率是89.8%,但是资产周转率只有0.47次/年。

如果有的公司财报表现为低的毛利率,然后资产周转率在行业内也很低,那么就是战略执行失败,没有达到战略目标。

二、财报解读经营活动

一个企业的的所有运营活动,都可以分为经营、投资和融资。从财务的角度看,所有公司都是重复从现金到现金的循环过程。

从股东那里拿到钱之后,通过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活动,直到最后收回货款,完成一个从现金到现金的循环。

我们这里着重来看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采购、生产和销售。

我们用现金采购原材料,原材料一般不会马上被使用,而是在仓库里存放。这个时候付款是应付或者预付的形式。而原材料的存放周期,则体现了库存管理能力。

接下来,原材料要加工成产成品,中间过程是在产品。原材料变成产成品的周期,体现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产成品在仓库存放后,需要通过销售卖出去,这个周期叫存货“存货周转天数”,体现了公司的销售能力。之后销售变成了应收款,应收款项周期天数,体现了企业应收款的管理能力。

上面从采购到最后的回款,就是一个从现金到现金的完整周期,我们称之为“完整生意周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资产周转效率。

我们还是以宝钢和包钢为例,来比较同一个行业内,两家公司的经营表现。

宝钢的运营能力指标


包钢的运营能力指标

在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上,宝钢一直比较稳定,在40天左右。而包钢则波动较大,从2015到2017年,天数逐渐缩小。这个指标,是指钢厂的收款能力。这说明宝钢作为龙头企业,受行业周期的影响比较小。而包钢则是在前两年,收款天数很长,随着行业的回暖才缩短。

存货周转天数,宝钢2017年是54.5天,包钢是136天。而且通过前几年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宝钢卖货速度比包钢快很多。这说明宝钢的质量和品牌,在市场上更加被消费者认可。

应付款项周转天数,表明钢厂对客户的资金占用时间。周期越长,越强势,占用客户的资金能力越强。这个指标宝钢2017年是54.1天,包钢是389.8。即便是这样,宝钢和包钢一样,都可以通过供应商资金来运转。

如果你是包钢的上游,就比较惨了,一年才能回款。而和宝钢做生意,不到两个月就能回款。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和上游贸易商的关系,以及资金状况。

最后的总资产周转率,宝钢是每年0.94次,包钢是0.37次。前者是后者的2.5倍。

通过比较,我们看出,宝钢在各个运营环节,不愧是行业龙头。而包钢只有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成本,才有可能在存货周期和各个款项周期上有所突破。

我们还可以对比不同行业的运营参数,来了解不同行业的特性。大家可以自己做做功课,这里就不讲了。

三、从财务报表来看商业模式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如果长期来看,三张表都是正的,这是一家很健康的企业。

如果一家企业,三张表都是负的,企业将会倒闭。

三张表,如果有一张是负的,有三种情况,我们就要结合业务具体来看到它的商业模式。

1、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出现的几率应该比较低。资产负债表为负,说明负债大于资产,在这个时间节点,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了。但是利润和现金流量都为正,说明企业的此时经营是正常的。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公司长期持续亏损,但是在这个时间段,经营正常化开始盈利。

2、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比如京东,就是这种情况。2017年以前,是持续亏损,利润为负。但是现金流量是正的,资产负债表也是正的。

利润为负,主要是因为前期在自建物流和用户体验上的大量资金投入。但是零售行业的售货是没有账期的,而京东作为平台,又能通过应付款占用供应商的资金。

而且京东的资产周转率很高,它的完整生意周期小于60天,而平台供应商的账期都是2-3个月。说明可以利用供应商的钱转起来,而不用自己垫资。

所以三张表结合起来看,京东的这种商业模式,是可以持续的。2017年京东利润为50亿。

3、现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这种情况,要看现金流量为负的原因。这要看在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现金流的走向。如果没有投融资,企业进行扩产,会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那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此外,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很多的情况下,也可能造成现金流量表为负的情况。这个时候要尽快去收回货款, 并且和供应商进行协商,减少资金占用。

比如钢厂有很多情况下是收票据,这些票据没有到期的话,是不会有现金流入的。

如果是上面这几种情况,那么就可以理解现金流为何为负了,企业可以加强上面的点去控制风险。

如果企业出现2张报表有问题,那应该非常警惕,控制风险。


四、总结

从企业的三张财务报表,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采取的是哪种战略: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以及这种战略是否执行到位。

此外,企业的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也会反映在企业的报表中。我们通过比较同一行业的企业,可以看出双方的差距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提高。通过比较不同行业的公司,可以看出行业的特性和差异。

最后,通过三种报表的正负组合,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我们可以来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

所以,作为非财务人员,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去学习解读和分析财报。上面的分析中,特别是最后一部分,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剖析企业的第三把刀:三张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