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新冠、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响应等级

最近,我们的国家遭遇多事之秋。从2019年的新冠病毒,到2020年5月的旱灾,再到7月5日以来的各地洪灾,7月12日的唐山5.1级地震,烦民之事一桩接一桩的出现。

在自然灾害还不能被完全战胜前,人类难免会恐惧和无力。但天要下雨,我们绝不能随他去吧。在遭受不当侵害时,不坐以待毙,只有迎头对战,方可自我拯救。

今天,攻略研究院带大家探讨的是响应等级—这个近年高频出现于网端的词汇。

响应等级机制是指政府为应对突发特重大公共事件制定的一项决策制度。

首先,响应等级是针对突发公共事件而言的,突发公共事件大致包括如下几种:

1、水旱灾,比如:发洪水,出现大旱等。

2、气象灾,比如:突降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冰雹等。

3、地震灾,4.0级以上的地震根据发生区域不同都可能界定为重大公共事件。

4、地质灾,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塌地裂等。

5、海洋灾,风暴潮、巨浪、海啸、赤潮、海冰等。

6、生物灾,病虫鼠草等有害生物暴发流行等。

7、森林草原火灾,比如山林失火等。

8、安全事故灾,比如天然气泄漏、运罐车爆炸等。

9、环境和生态破坏灾,比如核污染、电辐射等。

10、公共卫生灾,比如食物中毒等。

11、动物疫情灾,比如鼠疫等。说明下,本次新冠病毒是典型的公共卫生事件,但是否是动物疫情还不能100%的说。

12、群体性事件,比如暴动和打砸抢烧等。

13、金融事件,比如银行挤兑风潮等。

14、涉外事件,比如境外使馆被围攻和炸弹袭击等。

15、破坏市场秩序事件,比如囤积居奇导致民生产品供应链断裂等。

16、恐怖袭击事件,比如抢劫飞机、爆炸攻击等。

17、刑事案件,比如杀人放火等。

这些公共事件中重大和特大是如何界定的,感兴趣的老铁可以自行搜索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的公文。

公共事件发生后,首先会根据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定性界定,只有先定性为特重大事件后,才会启动响应等级机制。

无论哪种突发特大重大事件,一般响应等级都做了四级划分: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通常情况,Ⅰ级响应,由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省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Ⅱ级响应由省指挥部组织综合评估,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Ⅲ级响应由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应急指挥机构综合评估,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Ⅳ级响应由县(市、区)(不含省直管县(市、区),下同)应急指挥机构综合评估,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

可见,响应等级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手段,类似于管理学上的定岗定编定责,以保障责权分明,避免出现不知该哪级单位决策、哪级单位制定措施、哪级单位执行实施的混乱情况。

响应等级的每一次调整,都意味着事件的决策主体、制定举措主体、执行实施主体和责任落实主体的相应变更。

从实践看,在等级做出响应后,各主体方制定的应对方案是很得力的,比如本次新冠病毒,武汉的封城、居家隔离、全民戴口罩、测体温、核酸检测、分风险管控等措施,一套组合拳下来,基本消灭了病毒的嚣张气焰,而且很少给它卷土重来的机会。

最为困难的点在于什么时候做出响应。响应太早,虚惊一场。响应晚了,火苗烧旺,可控难度系数变大。

小民的意见是:宁可选择虚惊。有了苗头,咱们就把响应等级登报发布出来,哪怕我们从最低的等级预警,哪怕这个时候还没有任何措施;只要做了等级发布,带动群众的智慧很好地参与进来,既能快速地揭露真相,还能减少专家调查研究的工作量,又能为事件万一升级做好预演练。

至于这样做的负面代价,能想到的是有可能引起一定的恐慌,会对经济造成小幅度的影响。至于还能造成别的多大损失,实在是想不出来。当然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意见,毕竟没有这方面的实际经历,思维格局和高度更是有限,权当是事后诸葛吧。

顺便说一下,我们经常会看到高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的说法,这个与响应等级有什么关系呢?

高中低风险是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高风险区是指:累计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中风险区是指: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低风险区是指: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高中低划分只是针对本次疫情的一个具体防范措施,就好比戴口罩一样,也属于措施范畴;在其他事件中则很少做这种划分。可见,风险地区划分属于非常态,是一项应时举措。

而响应等级则是一旦发生特大重大公共事件都会启动,比如最近的洪水灾害,7月10号,湖北做出了防汛二级响应;九江则由7月9日的二级响应在7月10日提至为一级响应;7月12日的唐山5.1级中度地震,发生时确定为三级,7月13日则调整为四级。可见,响应等级是常态,是一项固定制度。

温馨提示:

1、本文为小编辛苦整理资料和码字,谢绝抄袭。

2、后续逐步分享灾难来临时的逃生攻略,敬请感兴趣的老铁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文带你了解新冠、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响应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