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描:春秋五霸

小描:春秋五霸

小引:

过去在网吧做网管,我见有人能透过矿泉水瓶看盖子中的“再来一瓶”;看金评《水浒》记住评鲁达是“佛”几句话;看小说《三国演义》,认识了陈宫这种性格蛮特别的人。

这都是有趣的事,装进我的记忆里。

写春秋五霸也是有趣,这些人从各种方面深深感动过我。

春秋五霸说法不一,有7种说法,后人的见解,不是当时的共识。

我用《辞通》的说法: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共5位。

第一位:郑庄公。

我心里的春秋五霸怎能没有郑庄公,他是我敬重的人。只有《辞通》选入郑庄公,所以,我选《辞通》。

郑庄公叫寤生,是郑国的一代国君。

郑国很小,周朝分封天下时,分完才想到一兄弟,周室旁边刚好剩一小块地,便有了郑国。

一部电影说波兰:“波兰-欧洲的踏鞋垫,谁来都会蹭两脚”,它也是郑国的情况。

郑庄公是个不肯服软的人,有偷贼抢匪的性格。

周王室和郑国是近邻,在郑庄公父辈时也有一些矛盾。到了郑庄公的时代,因为两国女子在上山拾柴出现口角的小矛盾,天子动武去驱赶郑国女子,后来郑庄公令人去天子地里割谷,天子动怒,亲率数诸侯联军伐郑,郑庄公带国人抵抗取胜,箭伤天子。

寤生兵马不认主,内心认主,当夜派使去天子帐下说谢罪请安。

天子大度,自此鸣金收兵。

郑庄公降生得不顺,令母亲很疼,由此不喜欢他。母亲喜欢郑庄公的弟弟,直至教唆这弟弟杀他,自立为王。

他已是郑王,对母亲和弟弟都包容,明知异心。乃至弟弟造反兵败,杀了弟弟,立誓与母亲黄泉下相见!

郑庄公后来还是想母亲,挖一条地道相见,二人抱首痛哭。

郑庄公逝前后事也安排得周到,大儿子忽和二儿子突,两人都是人杰;相国祭足也是个忠义的全才。

忽的性格是个君子,他不好色,不攀附,有志要做自立根生的贤主,相国祭足劝他要政治联姻,要搂肩搭背,但他不肯;郑庄公和祭足依然是选他继位。

突的军事才干比忽更强,但心胸狭隘。郑庄公生前就担心突会因不服生变,将突安置到突的母亲家宋国,使之离开政坛,最终还是发生突欲带宋兵打回郑国的事。

自此蝴蝶效应,一连串许许多多事件,总之郑国便由此走向没落;按下不表。

郑庄公这人,象斯巴达勇士的一句话:我们不问敌人是谁,不问有几个,只问在哪儿?

郑庄公象仙人掌,象平头哥。锋芒外露,却心里无刺,是一位果敢多情的苦心人。

第二位:齐桓公

齐桓公叫小白,他是公认的第一霸主,当年还有天子的封爵加持,是最早的诸侯之长。

齐桓公是豪爽的性格,能团结人,有号唤力,大度胸襟。

他不是顺利当齐王,也是先国外逃亡,数劫生死磨难,最后阴差阳错做齐王。

齐桓公任用的相国是管仲,尚尊管仲为仲父-父亲的大弟弟,当初管仲差点一箭射杀齐桓公,齐桓公能不计前嫌。齐桓公继位时,关着管仲的囚车来到齐国,他不但礼接,让管仲更衣骑马,还亲自给管仲牵绳引马入宫。

齐桓公是能服众的人。

有实在的胸襟,而不似刘邦,这点我后面会说明;所以鲍叔牙愿竭心尽力,鲍叔牙又是令管仲都心悦诚服的人,那时齐国是真正的上下同心齐力,里外叹服!

不似一众纵横家屑小之态。

一次长谈,管仲说了他的主张,齐桓公开始很开心,后来又忧心,他说:

一一我是想做明君,但昏君的喜好我都爱,也爱吃好喝好、游山玩水、也爱美女入怀,但明君就失掉这种快活,那我如何是好?”。

管仲哈哈大笑,别过分便好。

齐桓公放手管仲打理,内外服心。

齐桓公也很有人格魅力,诸侯佩服,天子赞扬。

齐桓晋文,是指齐桓公与晋文公,前后都是当时公认的诸侯霸主,仅二位有周天子封的侯伯之称,即是诸侯之长。春秋第二霸晋文公重耳与他并称:当年晋文公为公子重耳,失魂落魄时前往投靠齐桓公,齐桓公善待他,有恩于晋文公。陈国落难王子陈完投靠齐桓公,齐桓公善待他,陈完改名田完,在齐国十世苦心经营后以代齐,自此改齐国姓田。

齐桓公一生是仗义宽广的,他不是装的,是天性特点,也是决定了他的命运的特点。

管仲、鲍叔牙这些人是无私支持他的保镖,管仲死后,他的特点便更多的像缺点了。

管仲将死时,齐桓公问他谁可来接班,管仲说了几人名字,自己再又摇头。

齐桓公对他提了几个名字,管仲眼瞪得如牛眼大,说自己死后要立马放逐掉这几个人,千万不能留在身边!

齐桓公不解,他们并无过错,还办事流利,更爱我胜过一切,为什么?

管仲说那是因为我活着,一口白沫咽气了。

齐桓公提的是易牙那几个谀媚小人。

起初他听管仲的话,放逐了他们,后来他想念他们,全又招回来。

齐桓公死的时候很苦,饭送到易牙这些人手里,他们把饭倒掉,令齐桓公活活饿死于宫殿里,忙着争着齐桓公众儿子继位的事,齐桓公死后40多天气味已泛出宫殿。

齐桓公这个人,我是敬重、亲近的。

他失于自身的极限,不似刘邦之辈;但一生是大英雄作为。

大英雄自本色,不是成败论;我敬佩那怕有很大局限的英雄。他们的品格与努力一生尽到了。虽然有缺点,也有错。

第三位:晋文公

晋文公叫重耳,有梦一样的一生,经历过于曲折,性格令人叹惋,唉!让我有一言无法说尽的滋味,只能慢慢一一道来。

晋文公自小上躯有点发育不良,肋骨连接如板,应该有些不便。

小时候应该算个书生,因为他喜欢结交士人学子之类的人,他继位晋王后辅佐他的人,都基本是青少年时交的那些朋友。

但他当晋王大半多的原因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他却成为春秋第二大霸王,那也是当时历史公认的。

他一直无缘且无意做晋王,他父亲做晋王时将晋国国土扩充三倍,使晋国树立常霸中原的基础,是个能人,晋文公60岁之后才继位晋王,用生命最后近10年重振晋国,更立群侯盟主,治国安邦韬略远超其父。

晋文公父亲继位晋王时,晋文公已21岁,他并非是太子,过书生的生活。

晋文公父亲想立小儿子将来继位时,逼得原太子自杀,晋文公和一个弟弟闻讯分头逃跑。

晋文公这一跑,离开晋国19年;翻墙逃跑,逃跑将话交待下去,不要违抗他父亲之命!晋文公跑出国时40多岁了,仅一小群士人学子跟着他,这时他象牛仔一样生活。

晋文公父亲刚死,小儿子在祭祀上就被人杀了,晋国失主。晋国使人同时通告他和逃跑的弟弟急赶回国。他不愿回国,他弟弟愿回,于是他弟弟成为晋王。

他弟弟成为晋王前,希望得到秦穆公的支持,一一这个秦穆公后来也是一代霸王,先按下不表。

这个弟弟是个对秦穆公不但是失信寡义,甚至恩将仇报的人。不但没有道义,也没有本事,国家节节失利!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因为担心有可能被晋文公取代他的地位,想出了去刺杀晋文公的办法。

弟弟却自己先生病死了,弟弟儿子又做晋王,这人也不怎么样。他怕秦穆公的报复,同样担心晋文公抢晋王,下令跟随晋文公的人必须回国,否则诛族……

晋文公一伙几人依然四处奔波流浪。

一一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德的小国之君,往往对之无礼,如卫、郑;有德的大国之君,往往重情重礼,如齐、楚、秦。

晋文公虽是流浪汉,也重情重礼,谈吐君子言。

因为父亲的追杀,跑到母亲的狄国;因为弟弟的追杀,在狄国12年后跑到齐国;因为外甥的追杀,年近60岁了立志要当晋王。

晋文公跑到楚国,楚王厚待,笑问他与何为报,晋文公答:大王好吃好用什么也不缺,假设我有幸成王可报答,若将来两国开战我退避三舍,后退90里作此谢。

这是君子言。楚臣认为该言大逆不道,而楚王重之,并向晋文公推荐秦穆公。

随后,晋文公赴秦会秦穆公,秦穆公深重晋文公,肯重兵相助,要护送晋文王重返晋国,而晋军不愿抵抗,晋王跑,晋文公正式继位,杀了晋王。

这时,晋文公已60岁出头了,有时候不真的拿起,有的人便不信是因为放下了,而坚信就是软弱。

眨眼间,晋文公成了天下霸主。

晋文公素怀大体,长情重信崇义,后世二三代都是人物。

但晋文公不是完人,我尤其记得他火烧介子推的事,尚不止一件,那都是非常严重的罪恶品格,可是也极少,总体上我觉得不能动摇我对他这样的评价。

第四位:秦穆公

秦穆公叫任好,我常觉得生儿当如秦穆公,他识人、踏实、勇于承担责任。

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仅某一特征做比喻:郑庄公有几分谢逊的神威,秦穆公似周伯通,一个周伯通不算是武功第一,但左右互搏起来他就是两个周伯通,便多少人也鼻青眼肿。

虽然是战国时秦王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但春秋时看到秦穆公这个人,我便觉得最终是秦国统一六国有些道理。

因为秦穆公这样性格的人越多,越翻倍的强大,虽然一个人的时候会感觉,他是个普通冒傻气的人。

秦穆公行事朴实,吃一蜇不长一智,严己宽待;内心深谋远虑,主张厚积薄发。

秦穆公好比是一位全身土里土气又客客气气的大老板,不显山露水,但说话办事大有份量。

秦穆公与晋文公的弟弟夷吾之间的事最能看出这点。

夷吾想靠秦穆公的支持成为晋王,两次主动提出割地为谢礼,左一块右一块的许出去,

秦穆公帮完他之后,找各种托辞不兑现;可秦穆公“傻”。

不料晋国接着就招天灾,粮食歉收,于是又朝秦穆公去借粮;秦国上下不肯,但秦穆公“傻”,借。

次年,是秦国受灾粮食欠收,向夷吾借粮,夷吾不但不借,暗喜可乘人之危,发兵攻秦……

秦穆公上下齐心,一战抓获夷吾,上下言杀,秦穆公再“傻”,德斥令盟,又放他回去。

晋文公公子重耳拜访秦穆公时,秦穆公不以重耳是晋人落魄形容屑视,厚礼重兵送晋文公返晋,秦穆公仍“傻”。

结果晋文公记情重义,与秦穆公修下秦晋之好!

秦穆公一直冒傻气,干亏本生意,却不但不弱,而越来越大!

秦穆公能算一个诸侯霸主!

有人说不过是装的站的直、行的正,是不是这样我无可奉告;但是我认同王朔这句话:“装不可耻,每个人都在装,装得可耻才可耻”。

不管秦穆公是不是装,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新的真正的文化,那种重信崇誉又踏实扎实的装得没文化的文化;一种不易到中原看见的文化!

第五位:楚庄王

楚庄王叫熊旅,大约是一个20岁很顺利当楚王,却不爱理朝政,后来浪子回头的故事。

那个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楚王便是他,故事并不复杂,我对他也没有深刻的理解。

楚国向来异别于诸侯国,它是称王的国家,各诸侯严格来说只是称公,名誉上认周天子这个王;但楚国不是,它是周王后自称为王的国家,有并立周王的用意!所以,楚庄王也称霸诸侯,甚至于问鼎中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情况。

忠臣们哭着喊着请求君王治理朝政的故事,我并不很感兴趣,只是楚庄王的事业做得很大,一生极有成就。

总结:春秋五霸

看完精彩的春秋时期五位大英雄的故事,我感慨人们的一生,是那么不一样!

这一件事,有人轻松,也有人艰难。

每一位大英雄全都经历过曲折,苍桑才是人间正道。

每一个人都有叹世的离奇故事。

每人都有自己华壮一生,大英雄们是把死亡减少到一次的人!

原创:罚站还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描: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