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发现——你是我的眼!

在Eureka的圈子混,做什么都要仰仗着注册中心,前面我们说到注册中心的一大作用就是收集所有节点的注册信息,那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注册中心收集这么多服务节点的信息做什么用呢?难道三天两头主动去找人家麻烦?NoNoNo,服务发现的故事还要从一部电影说起

你是我的眼

服务发现——你是我的眼!_第1张图片

大家想必都看过《黑客帝国》三部曲。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年轻的黑客尼奥,他发现了整个现实世界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有一个大反派“史密斯”尼奥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在墨菲斯的带领下找到史密斯,走上了抗争的一生。

在这个故事里尼奥,墨菲斯,史密斯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戴着墨镜。但是不同的地方是,只有尼奥是真的瞎了。。。瞎子尼奥啥也看不见,要想靠自己去找到大反派史密斯那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必须借助墨菲斯这位黑客组织大头目的帮助,才能完成找到史密斯的任务。Eureka里 的服务发现也是这么个道理。
服务发现——你是我的眼!_第2张图片

  • 史密斯集群网络中的服务提供者,来无影去无踪,上线下线无所不能。
  • 带头大哥墨菲斯注册中心,时刻掌握史密斯的方位
  • 尼奥双目失明的服务消费者,必须依靠墨菲斯的帮忙才能找到服务节点

谁去打史密斯?

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现在知道了怎么去找史密斯,但是谁去找史密斯却成了个问题。

Eureka的服务发现也得做这么一个抉择,是让尼奥自己去找呢?还是让大哥墨菲斯或者找一个中间人来做这件事?

基于客户端的服务发现

服务发现——你是我的眼!_第3张图片

在这个服务发现模型中,只有三个角色(尼奥,墨菲斯,史密斯)这时瞎子尼奥依然是-个勤快的小伙,他打算自己去送人头。

史密斯集群(网络服务节点)通过服务注册功能,将自己的服务信息以及IP地址发给了注册中心,调用方尼奥则从注册中心获取所有的可用服务列表,然后从中挑选一个史密斯实例, 自己上门找打。看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问,尼奥手里有这么多史密斯,他怎么知道该找哪个?这就要说到“负载均衡”这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名词,这个知识点将在下一节Ribbon课程中深入了解。这里你可以把调用方看成一个内置了负载均衡策略的服务发起者,他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节点进行服务调用。

基于服务端的服务发现

前面尼奥自己总是自己上门找揍,被打的那叫一个鼻青脸肿,所以他干脆想了一个办法,只发号施令,找打的事儿得换个人来。

这个模式下多了一个Router的概念,注册中心依然获取了所有的节点信息。每当尼奥想要教训一下史密斯的时候,他会发送一个指令给一个服务端的代理Router,这个Router既可以是服务端负载均衡器,也可以是网关层,而负载均衡策略则从发起调用的消费者一端,移到了服务端。总之,我尼奥不再自己送人头了。

论挨揍的效率

现在问题来了,上]挨揍哪家强?请看对比

客户端模式 服务端模式
性能 块。网络转发量少,客户端直接参与负载均衡 慢,网络转发请求量大
负载均衡策略 尼奥 do care 尼奥 doedn’t care
运维成本 低,没有额外网络组件,交互模型简单 高,需要借助额外组件实现Router+负载均衡
应用 Eureka定时拉取,Dubbo订阅模式 k8s代理,AWS ELB, Consul Template + Nginx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客户端模式似乎是更加轻量且效率的做法但是对于客户端来说,就要承载额外的负载均衡处理。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负载均衡无论是在客户端或者服务端,总归得是有的(大型互联网应用通常是客户端+网关层都会部署负载均衡),所以如果采用客户端负载均衡模式的话,对SpringCloud来说则是省 了-个部署组件,这又说明了SpringCloud-切从简的原则。

本文已收录至我的个人网站:程序员波特,主要记录Java相关技术系列教程,共享电子书、Java学习路线、视频教程、简历模板和面试题等学习资源,让想要学习的你,不再迷茫。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服务系列,服务发现,系统架构,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