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84年回望21世纪的互联网与科技

你好,很高兴能为义宁的“2984”专栏撰写文章。我叫Joey,现在身处21世纪末的2084年。这里的工作制仍然是朝九晚五,很多人喜欢各式各样的娱乐,而我仍然喜欢这种古典主义的爱好——写作,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21世纪的互联网与社会”

第一部分 21世纪互联网与科技简史

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开始萌芽,距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

20世纪末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诞生,包括曾经的雅虎、谷歌等公司,互联网开始被人类大规模使用,当时人们称之为“互联网1.0”,人们只能从门户网页上获取相关信息,可以理解为“人-网”连接

10年代,伟大的科技教父乔布斯开创了手持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手持设备的飞速发展,给了更多人生产互联网内容的便利,于是互联网开始了人人生产、人人消费的“互联网2.0时代”,可以理解为“-人-网-人-”连接

20年代,互联网开始将人类和机器连接,构成了所谓的“物联网”,网络的主体由“人类”扩展到“人类和设备”,但是只是雏形,称之为“互联网3.0时代”,可以理解为“-人-物-网-人-”的模式;

30年代,物联网开始不断迭代升级,半导体的摩尔定律在当时仍然适用,主要体现为“智能设备”的迭代升级,以18个月一轮的速度飞速更新,这些设备主要体现为以下趋势:

(1)云端算力增强;

(2)网络延迟极低;

(3)共享性,个人除去必须硬件,主机位于云端,显示设备等主要用于社会共享;

(4)电器化(指非电器开始变成电子设备);

(5)便利性(指设备外观越来越适合人体,具有可穿戴可能的设备几乎全部实现)。

其中前两项是后三项的技术基础,后三项是最常见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个时代与下一个时代主要进行了“互联网3.0”的迭代升级(主要是对“物”这一元素),但并没有革命性的创新,称之“互联网3.x时代”。

2040年代,“互联网3.x”趋于成熟,地球表面被互联网覆盖,在电子科技领域,仍然在寻求智能设备的迭代,且已经趋于成熟,发展趋缓,如电子交通系统已经将全球的事故率几乎降低至零;智能家居系统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率已达70%;智能城市系统(指城市公用智能设备,如显示设备、输入设备)在全球大、中城市率先普及。在该时代,智能城市与智能家居系统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的增长点,但并没有很好的解决住房问题,房地产泡沫比房地产的寿命还长。

50年代,互联网的增长已到天花板,人类开始寄希望于生物医学领域,寻求“交互方式”的升级。21世纪的前50年人们虽然致力于改进“人与网”的交互方式,但是进步缓慢,首先是电脑的有线连接,然后是无线连接,之后是手机的无线连接,这些方式在21世纪前20年已经完成,并且陷入瓶颈;包括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人使用键盘、纸笔这种较为传统的交互方式。但是50年代生物技术得到重大突破,初步实现“脑机连接”,该设备是一个纯白的磁吸式纽扣,可以无创佩戴至头部。但是人们只是将之用于简单操控设备,如远程命令智能设备开关、骨传导收取语音信息、连接显示设备、用于资料储存等,但输入仍采取语音输入,因为该设备不足以识别脑部语言电波信息。

50年代末期,“脑机连接技术”得到较大飞跃,主要是由于电脑的算力得到质的飞跃,可以将人类指示人体动作的脑电波准确地筛选和识别出来,如:前进、后退、抓握、下蹲等动作信息;以及基本的音节信息,目前来看没什么商用价值,因为人们不需要该设备发声,但是具有很大的科技潜力,因为语言是思想的包装,这为抓取人类的思想打下了基础,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谈到;

2060年代,商业奇才杰里-杨率先从实验室看到脑机接口的巨大商业价值,并成功将其推广,这注定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他首先推出了一款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仿生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几乎可以模仿人类100%的动作,并采用新材料,具备人类不具备的防水、防火等性能,并具有拓展性。最为震撼人心革命性飞跃是,该设备的芯片服务于人脑信息处理,人类可以利用脑机接口,将信息发送至该仿生人的芯片,对其进行操控!

这种仿生人具有三种颠覆性:

(1)21世纪初期对于硅芯片的研究亦被认为是一条弯路,与开发人脑本身来说,模仿人脑显然是一种拙劣的手段;

(2)进一步讲,与这种设备相比,具有独立芯片的所谓“智能人”,是一种缺乏想象力的设备,可以类比为乔布斯的iphone淘汰更之前的手机;

(3)此外,21世纪早期“智能人”统治地球的科幻作品非常幼稚,不出意外,人脑将永远控制这个世界,只是交互方式发生了变化。

70年代至今,电子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明日黄花,早在本世纪初,中国科学家施一公认为,21世纪是生物的年代,这句话在当时饱受嘲讽,但现在看来已经成为趋势。事实上,从2070年代以来,世纪初不被看好的材料、生物、航空航天与农业方面,开始取代科技产业,成为人类的热点问题:

(1)航空航天与材料方面:随着航空航天和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升级,地球、火星与月球已经搭建了较为便利的交通系统,人类仍然有改造火星用以居住的愿望,并且成为可能,但这已经不是主流思想;当前航空业的主流是将仿生机器人发射至月、火表面,进行仿生人殖民,向地球输送资源,当然,这个话题属于政治敏感话题,我们接下来会谈到;

(2)生物和制药方面,科学家主要发力于两个方面:第一,脑科学,主要集中在脑电波识别与控制方面,未来人脑潜意识区的开发也将成为热点;第二,基因科学,主要集中于攻克人类衰老与疾病方面,这两个方向事关人类生产和生活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在生物方面,60年代有一个极大的争议,一批科学家认为与其浪费时间在考虑人类如何“长生不老”上,不如集中注意力于“缸中之脑”的实现(指只保留脑部在生物液中存活),不过人们普遍认为,大脑与人体其他器官相比不具备优越性,单独存在的大脑和人类的剪掉的指甲、头发一样都是垃圾;联合国亦认为该理论有违人类伦理,现已禁止此类研究的进行;不过目前并不禁止将人类意识储存于硅基材料;

(3)农业方面,由于在外星的工业运动,资源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算主要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利用外星资源发展地球农业,转换成人类食物,这是农业的一个难点,科学家寄希望于基因改造,动、植物的体积将会增大,上世纪中国农民“肥猪赛大象”的想象将会被提上日程成为研究热点,但暂时无需考虑能量守恒问题,外星输入可以保证充足的供应;

(4)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就成为全人类的一大隐忧,问题目前没有得到改善,但科学家对此保持高度乐观,人类目前的主要资源仍然是电力,但随着资源与电力设备主要向火星和月球的转移,污染问题也将随之转移至外星

第二部分 漫谈几个社会问题

我们仍然要谈谈社会问题。

人类采用脑机接口控制仿生机器人成为21世纪最大的技术革命。人们称之为继“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以来的第三次革命,称之为“仿生人革命”,当然在21世纪初,人们也称第三次技术革命为“信息革命”,但我们现在普遍认为,“信息革命”不足以称之为“科技革命”,它只是“仿生人革命”的序章。

仿生人革命的优势和缺点都显而易见,其优势在于:

(1)人类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四次革命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仿生人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要高于前几次革命的总和的指数倍,人类几乎可以从所有体力劳动中解放;

(2)人类消除了所有机器人统治世界的可能,因为当下的所有仿生设备的核心是人脑而不是硅基芯片或是其他,但是硅基芯片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人脑辅助设备,它极大扩展了人类的计算与记忆(储存)能力,但数学和物理等基础学科却并没有获得巨大飞跃,混沌问题仍未被解决,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晚年开始信奉造物主的存在,这很令人费解;

(3)人类由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使思想领域指数级迈进,音乐、电影、绘画、游戏成为艺术门类中高歌猛进的四支;建筑艺术趋于简朴、舒适;文学极大衰落。

但是带来的危险却让人不得不担心:

(1)关于外星属地的主权问题逐步成为国家的主要矛,在40年代,中国、俄罗斯、美国、欧洲就已经陆续签订了《21世纪和平开发火星计划》(“杭州条约”)与《21世纪和平开发月球计划》(“硅谷条约”),但是冷战思维不断加剧,主要体现在仿生设备的军备竞赛;22世纪即将来临,和平150年之久的地球似乎会迎来一场跨世纪战争,成为影响人类前景的一大危机,战火很可能首先爆发于外星,并从外星蔓延至地球,从仿生人蔓延到人类自身

(2)娱乐产业与追求刺激也成为当代社会的毒瘤,毒品、滥交及其传染病成为21世纪末期的最大危险,艾滋病及其新变种成为人类的最大灾难;

(3)虽然目前脑电波的识别仍然在识别动作信息方面艰难前进,但是相信只要找到识别人类的意识电波信息的突破口,该技术将突飞猛进,而这只是时间问题,届时,脑力将会成为人类社会的最强能源,如何合理利用这种能源将会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如果通过对脑电波进行控制,进而控制人类自身,进而造成的脑力垄断则将成为人类的灾难。

最后谈一些中性问题:

(1)新宗教的崛起,人类自诞生以来,世界观从“泛灵论”发展到“一神论”再到“超人类论”,该理论认为,互联网已经将人类连接成为一种“超人类”,这种理论架构于“复杂论”理论体系之上,他们认为,“超人类”可以类比为蜜蜂社会与蚂蚁社会,而人类可以类比为蚂蚁和蜜蜂自身。单个蚂蚁、甚至一百个蚂蚁的智能微不足道(实验显示一百个蚂蚁集团会转圈力竭而死),但是蚂蚁社会具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智能;与之类似,单个人类的智能微不足道,但全体人类通过互联网构建的“超人类”却是一种全知全能、个人无法理解的存在,人们称之为“新神”。新宗教的信徒认为硅谷是其发源地,将杨致远、乔布斯、比尔盖茨、杰里-杨当作“新神”的代言人,目前看来,新宗教对人类社会是无害的,它宣扬绝对的众生平等(人类都是“新神”的蚂蚁),追求人类整体的进步;另外,本世纪自杀将会成为人类死亡原因之首,而新宗教禁止自杀,提倡人类自然死亡(反对人为延长寿命),认为这是“新神”自然代谢的规律;但是将该教斥为异端的人们认为,这种宗教蛊惑人们放弃“作为万物灵长”的宝贵个性,这种宗教不是人类的进步,反而是一种可耻的倒退,另外该宗教仍然没有合理解释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2)社会革命,80年代,仿生机器人已经全面应用于地球人类社会,人类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人类社会阶层却没有产生改变,用于生产的仿生人仍然是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控制仿生人的工人虽然在人权、工权方面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被资本家收割的“脑力剩余价值”的价值要比“体力剩余价值”高得多此外,仿生人并不能被划分在工人阶级之内,这就意味着资产阶级的力量在指数级增强,而工人阶级的进步却微不足道,社会阶级将进一步固化,矛盾也由此加剧。中国等国家仍坚持用国家力量对仿生人技术的大面积管控,美国硅谷的商业公司与其背后的资本逐步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公敌,好在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这些商业公司只信奉科技,不太在乎商业或革命。与飞速发展的科技相比,人类的社会文明这一百年简直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与1843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书的年代也没有太大变化,实在令人费解。

感谢您阅读的我专栏,如果有什么想与我交流的话题,请留言或后台发送您的问题,我会一一解答。欢迎支持义宁同学的公众号“笑与遗忘之书”,再次感谢义宁同学的邀请,我是Joey,我们下次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2084年回望21世纪的互联网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