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景阳冈》试讲教案及备课思路

单元首页揭示了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见下图:

 


单元导语定下人文主题: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语文要素定下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学习写读后感。

 

下面正式进入课文: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能口头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借助书中图画、换词理解、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猜一猜等方法来读懂不太明白的词句。用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每段内容,理清全文结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用自己的话生动地讲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经过。

②难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说在教学过程前的话:先看课后习题,结合语文要素,提取试讲内容的方向。如本文习题:


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如“梢棒、筛酒”,可以猜一猜意思。

答:“梢棒”一词,从“棒”字为木字旁,猜测和“木棍”有关。再联系上下文和插图,猜出“梢棒”就是一种类似棍子的武器。

“筛酒”一词,从“筛”字日常的含义推测是一种动作。再联系人物前后的行为,猜出是“倒酒”的意思。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主要内容: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而后下冈。

 

3、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答:武松见了大虫,惊吓不已,忙从青石上翻身下来,闪在青石边。大虫从半空里撺下来,向武松扑去,武松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躲,躲在一边。大虫又一剪,武松闪在一边。武松抡起梢棒劈向大虫,不料却打在了树枝上,梢棒折成两截。大虫又扑过来,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就势把大虫的顶花皮揪住,把它按下地去,然后朝大虫的面门上眼睛里乱踢。大虫边咆哮边扒身下的泥,扒了个土坑,武松把大虫按下坑里,左手揪住大虫,空出右手,使劲打大虫。打了好多十拳,大虫七窍流血,不再动弹了。

 

4、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a、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答:我赞同“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观点,因为武松从庙前的榜文中得知山中确实有老虎后,犹豫过后仍然想的是没什么好怕的。并且从他打虎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武艺高超,有能力打败老虎。

我赞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的观点,因为武松在店家多次劝告后仍就上冈,体现出他有些固执。而且看到官服的榜文后,不肯返回,说明他很死要面子。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了解了诸葛亮这个人物神机妙算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部古典小说巨著《水浒传》当中的人物——武松。武松有什么故事呢?Ei,众所周知,武松打虎,好一个威武和传神的故事。从前,我们可能只是读过现代白话文版本的故事,只知道个大概,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读一读这个故事,并且感受原著里夹带古白话的语言风味。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景阳冈》。

 

2、初读课文:

 

提问:用小标题的形式给文章分成四段,分别是?你认为哪一部分最精彩?

 

3、精读课文:

提问1:圈出武松打虎的动作词,说说这些动作的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提问2:用自己的话生动地讲述武松打虎的经过。

 

提问3:你觉得武松是个什么性格的人?从哪里看来出的?

 

小结: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学习古典小说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抓住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这节课,我们再次认识了一位古典小说里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打虎英雄武松。他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可谓是英勇神武。而文章也通过一系列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塑造了这一形象。

 

5、作业:武松,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 而且文中也写到他刚见到老虎时惊慌从青石上翻下来下来下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下)《景阳冈》试讲教案及备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