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最小的注脚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一带,农民修水利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学家陈振裕老先生对其进行了发掘。在这座秦代古墓中墓主人并不是身份显赫的王公贵族,作为墓主人的陪葬品,没有什么奇珍异宝,也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奇闻异见,只是一堆散乱无章的竹简。而这1155枚竹简放的位置非常特别,陈老先生说全国发现的汉简楚简或者其他时代的竹简都在棺室的头厢或者边厢 ,只有这座古墓的竹简是在棺内发现的,也就是说各种不同的书简,秦律,编年纪分别放在枕头旁,腹部,脚下等等,墓主人安详的沉睡在这些竹简之下。

图片发自App

      时间穿越至两千多年前,在秦王嬴政即将灭六国,完成历代先祖遗愿的几十年间,当时的政治中心位于现今陕西咸阳市,远在湖北云梦这个偏远的地方,一个基层的官吏,他的名字叫喜,也就是这座墓的主人。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他每天晚上还会继续在细窄的竹简上一笔一划地抄写着秦律以及工作日志,他看着整个秦国因为他抄写的这些律法慢慢的改变,也因此懂得只有真正的统一,结束百年的战乱,才能让百姓得以休生养息,每次想到这里我脑海中都会有他伏案桌前,检书烧烛的画面,春去秋来,带着这样的信念一写就是几十年。

    在CCTV一档关于古文物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中,它对官吏喜的评价是:设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那是中国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身处一个大时代,正是因为他的勤勉,因为他的敬业使得我们今天的人有幸能够感受到,一个帝国崛起的背后那些小人物的付出。正是因为他抄写的千百条吏律,填补了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段空白,成为学习中国法律史的必修课,带来巨大的文献价值,让真正的历史得以延续,让世人见证了华夏的统一,他是那个时代众多努力的人之中最鲜活,最小的注脚。

    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小官吏,他每天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咸阳宫里的秦王对他来说是山高皇帝远,更不会想到两千年后对他古墓的发掘。当时的他只是单纯的怀着对工作的热爱,对国家的希冀,去坚持每天抄写这些法律条文和工作日志,并且在死后作为他唯一的陪葬品。如此用心对待自己工作的人,即使落到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去敬佩和借鉴。

    在如今越来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沉下心来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人寥寥无几了,有句话说道:“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官吏喜的一生充分展现了这句话的价值。当我们每个人努力把每一件工作做好,那必然是个了不起的时代。在自己的位置,做好每一件小事,望这个时代不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最终,我们努力的身影也会是这个时代最鲜活,最小的注脚。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家宝藏—最小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