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历史上的多次农民起义

  在历史长河中,新宁人民有着反封建、反压迫的光荣革命传统,追求自由和解放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宋有杨再兴追随岳飞英勇抗金,血染小商河;明有杨文柏揭竿而起,攻占县城;清有蓝正樽、雷再浩、李沅发先后聚众反清,威震清廷。

01

雷再浩、李辉起义

 雷再浩,瑶族,黄卜峒(今崀山镇黄背村)人,生年不详,以佃耕、砍樵为生。李辉,县人,生年不详。

  蓝正樽起义失败后,清王朝加紧对瑶民的迫害,无数无辜瑶民被杀害,瑶寨被焚烧,八峒瑶山处于血雨腥风之中。雷再浩与广西全州庄塘(今资源县境内)人李世德、县人李辉共谋反清,以青莲教传教为名,组织“棒棒会”。到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七月间,会众发展到两万余人。会众共推雷再浩、李世德为总大哥,李辉为元帅。雷、李计划于道光二十七年农历九月十八日(公元1847年10月26日)在全州和新宁同时起义,并商定“分踞楚粤,俟衅起事。起粤,再浩以一军应援,一军摄楚官兵;起楚,世德亦然”。李辉联络部分会众先期潜伏在新宁县城为内应,9月18日会于城下,攻占新宁县城。

  雷再浩在黄卜峒进行起义准备时,走漏风声,被乡绅探知告密。新宁知县李博联合县内楚勇头领江忠源、邓树堃、邓新科等,实行内外戒严、保甲连坐,大肆搜捕会众。李辉连夜赶赴黄卜,与雷再浩、李世德商议提前举事起义,李世德回全州准备,雷再浩在黄卜准备。9月8日,雷再浩在黄卜峒、李世德在广西滑溪同时宣布起义。10日,李博、江忠源带领官兵楚勇2000余人,围攻黄卜峒。雷再浩见敌众我寡,为保存实力,立即率部转移到广西全州庄塘与李世德部会合。官兵烧毁义军山寨后返回新宁县城。

  14日,义军在广西全州咸水口大败官兵,攻占咸水口。15日,义军转战新宁,计划攻占新宁县城,因城内兵马众多,戒备森严,决定先在广西五排建立根据地,再图发展。22日,雷再浩、李辉攻克广西瓜里,攻占五排。25日,义军越过小池山岭,与广西官兵遭遇,大败官兵,杀官军千总刘春林、外委陈国雄,乘胜攻占广西白洞、梅塘、石门坪、茶坪、大托。义军连战连捷,声势不断壮大,队伍发展到3000余人。10月20日,义军攻占广西把火市,击毙官军守备李廷杨,外委马瑞春、麻学谦,额外彭志文,重伤都司何廷标,缴获抬炮、火枪无数。

  义军连战连捷,不断攻城略地,引起清王朝震撼,严令广西、湖南两地增兵加紧征剿。在广西、湖南官兵的合围之下,义军接连受挫,只得转移到山高林密、易守难攻的新宁八峒固守。10月22日,义军乘大雾击败黄瓜冲守敌,进驻深冲峒(今新宁崀山镇深冲、高田村)。义军将领陈新进、李尚开叛变,假意劝说雷再浩进攻武冈,暗中联络官兵中途埋伏绞杀义军。26日,雷再浩率军出深冲峒,进攻武冈,行军到毛安,遭到官兵伏击,伤亡惨重。叛徒陈、李乘机将雷再浩捆绑,送清军请功。第二天,官兵联合乡勇全面搜山,李辉被俘。是年底,雷再浩、李辉在长沙就义。

02

李沅发起义

  李沅发,水头村(今金石镇水头村)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生,以打草鞋、帮零工为生。曾任雷再浩义军铁板(侦察人员)。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县境暴雨成灾,五谷歉收,霪雨霏霏,米价飞涨,民不聊生。官府既不出台政策平抑米价,也不在大灾之年开仓粜米救济饥民,反而伙同地主豪绅重利盘剥,人民怨声载道。李沅发见民怨沸腾,就抓住时机,打出“劫富济贫”旗号,创立“把子会”,准备联合雷再浩余部,会同广西天地会一起共同起义反清。全县各地饥民迅速响应,连很多县衙中的胥吏都踊跃参加。由于发展迅速,事情失密,被代理知县万鼎恩知道,并将“把子会”徒杨昌实、李世英抓去监禁。李沅发见事情紧急,与骨干会众商议,立即起事。10月13日夜,李沅发重聚义旗,率众300余,分三路进攻县城。在城内会众的里应外合下,迅速攻占县城,捕杀了万鼎恩,释放被逮捕的会众,开仓济民。贫苦百姓纷纷加入义军,数日之间,义军人数就达到2000余人。李沅发将队伍分为五营,各营首领称大哥,李沅发被称为总大哥,营中高树“劫富济贫”大旗。

  义军攻占县城,不断壮大,土豪劣绅万分恐慌。拔贡刘长佑、廪生刘坤一徒步往宝庆告急。宝庆府知府张镇南一面令其回县招集团练,一面派官兵到新宁围剿。10月17日,清兵和乡勇联合围困新宁县城,义军齐集军民,合力严防死守,双方相持了20多天。清王朝再次调派常德提督英俊、长宝道台杨炳堃领兵近2000人增援。起义军奋勇守城,但终因被围日久,城墙被官兵炸塌多处,弹尽粮绝,于11月29日夜,撤出县城至逻源峒(今飞仙桥乡逻源村)。12月4日,起义军反击追兵,击毙守备熊钊、经历刘炳南,官兵伤亡几百。义军以瑶乡八峒为根据地,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李沅发被推举为王爷。

  义军以八峒为依托,先后转战湘、桂、黔。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在广西龙胜大败清兵,击毙清参将玛隆阿。正月十五日,起义军抵达怀远北部古宜,义军巧妙设伏,一举击毙邓树堃、倪长浩。二月初,起义军走贵州边界及靖州一带,沿途苗、汉贫民纷纷加入,声势大振。清王朝令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会师合剿,起义军复转战广西怀远、融县、永福、阳朔、维容、修仁、荔浦等地。四月,起义军见湖南空虚,遂突重围,折回新宁,再次攻取县城受阻,进入紫金岭。新宁知县戚天保令各团练围困封锁,提督向荣领大兵赶至围剿。起义军寡不敌众,伤亡惨重。二十三日,李沅发受伤滚岩后被捕。6月4日,李沅发被解送北京,8月17日在北京就义,时年33岁。

03

南明将领抗清

 清初,南明将领先后踞县抗击清军。“宝庆虽为大军所有,而明将多踞山俗”,“偶有发降大军者,诸将必合兵攻陷其寨”。清顺治四年(1647)四月,南明国公刘承允兵桂王迁移武冈,张先壁领兵10万余两度屯驻县境,总兵蒲英亦自广西入县。后清大军南进,刘承允卖主投降,桂王走靖州,蒲英撤离。顺治六年十一月,刘承允部将陈友龙取道县境入武冈,南明左将军郝永忠追逐其至县城,焚杀一昼夜。翌年,明将马进忠弃宝庆至县,扼踞盆溪与广西西延一带。九月,潜师袭大白、黄龙,走靖州。顺治九年六月,南明安西王李定国入新宁,旋出。顺治十一年三月,复取道县城入广西。九月,南明将领孙可望使汤文进驻新宁。顺治十四年,孙可望为李定国所败,经新宁,降于清巡抚袁廊宇,县归清治。明清两军相持,迁怒民众,以致“僵尸遍野,自建县以来未有如此之惨”。

04

太平军转战新宁

  清咸丰五年(1855)八月初,太平军将领朱宏英、马金科领兵2万自东安越八十里山取新宁,防军倪长诰料不能敌,闻风先走。朱宏英长驱尾追,经盆溪、水头直抵县城,环攻6昼夜,知县张士宽督兵死守。县人江忠淑奉令招募乡勇2000赴援,为太平军所重创。候选知府刘睡莲佑军进驻白牙市,闻报,立即驰援。十三日至松风亭赶筑营垒,太平军发起猛攻,清军大败,刘长佑倒卧泥中。次日,刘召集散失兵卒,约副将李朝铺率军潜出连村,击太平军北部;又约黄龙、大白、石桥各村团练,沿扶夷江东岸大张旗鼓,以壮声势;自率官兵、乡团从箭楼边突然出击,太平军无备,退走白色渡。时山水暴涨,原搭浮桥中断,溺死甚多,朱宏英收拾余部退走全州。

  咸丰九年(1859)三月初,翼王石达开率军20万自江西入湖南,陷东安,危及县城。驻白牙市记名按察使刘长佑领候选知府江忠义率所部精捷营赶回新宁,保守县城。石部余子安领万余人先由王家铺迳入县城外,江忠义兼程驰至,与余前锋激战于志木山,余部不胜。江入县城,梦烧城外民房,以防地雷轰炸,交挑选敢死士卒,焚烧余部营棚,余率部奔武冈。另一队太平军踞杨田、木山,阻挡楚勇支援宝庆;攻克东安的太平军亦弃城会合于南庙,刘长佑尾随其后。二十七日,两军大战于南庙,太平军失利,走木山。又一队太平军从上游沿河抄出楚勇阵后,诛游击蒋廷绍、都司蒋得胜、守备徐仕位、千总李光秀、把总姜余碧、外委李光茴、唐永廷及兵勇数百人。刘长佑退守县城,太平军分支开往桃花坪。

  四月十四日,石部检点赖裕兴率万余人由八十里山复入县境,大败防军周维后,在石门与江忠义部遭遇,江败走武冈,赖以前队直追,引楚勇增援,而后乘机袭击县城。十七日,刘长佑正待整装启行助守武冈城,谍报太平军黄金亮率众数万由全州进入盆溪,遂令宝胜军营总刘盛调驱崀山迎击。黄大军至,将其重重围困,毙千总郑长松,俘刘盛调及其下30余人。刘长佑即遣营总李明惠、郑金华、鄢世堂、戴盛宽等进击。黄金亮闻楚勇从栗坪会哨绕出,恐腹背受敌,退走牛鼻坳。二十二日,黄前部自黄沙江取道大飘坪前进,遭楚勇营务处候选知府刘坤一、宝胜军候选道台江忠睿部截击,黄部败于新寨村一带,战死千余人。黄后部不知前部受挫,亦随前部由黄卜峒经石田,取道大飘坪,刘长佑率部横击,刘坤一、李明惠超其前,江忠睿赶追于后,太平军连败,死伤甚重,转入武冈。刘长佑率部援宝庆,刘坤一率楚勇及宝胜军留县城防守。

  五月中旬,石达开复遣军入县境,分三大营屯于石桥、大白、黄龙等村,以牵制清军北进。楚勇、宝胜两军连日在穿岩与石部战,死亡20余人。刘睡莲佑长子刘思询约诸军在扶夷江东西两侧列阵,待时夹击。相持50余日,至七月,清军陷宝庆,石部撤离。

  咸丰十年十月,石达开部将彭大盛领兵万人自广西进入西安寺,县内防务空虚,江忠义即遣权光灿领500人守县城,驻扎摩诃岭。十二日,彭大军骤至,急攻权营垒,都司邓在伦及20余名士卒战死。清援兵至,彭部于连村结筏渡河,沿八十里山入东安、零陵。

END

(文章源于:华声在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宁历史上的多次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