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不过百万粉丝的网红,是因为你不具备这个能力!

最近在营销圈里传开了一个热点事件,就是IMS新媒体商业集团CEO李檬在某汽车MCN大会上说KOL将取代广告公司,引用其部分言论:“原有的广告公司,品牌代理公司一定会死掉。越来越多的KOL兴起之后,他们所带给我们的创意,超过任何一个单体的广告公司所带给我们的冲击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干嘛还需要广告公司呢?”小Q认为其言论的核心观点就是:1、KOL的影响力足够大,可以为产品带来足够的曝光甚至效果2、KOL了解自己的粉丝,通过足够的创意引导能够更好的将产品渗透进粉丝圈层,以自己的语言传递产品的功能或重要信息 3、相对于广告公司的模式,KOL的传播成本更低。

对于网红(MCN公司)是否能取代广告公司的这个问题我相信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就像很多行业内的大佬就纷纷都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表态过,在此也不一一赘述。媒体形态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当5G技术全面取代4G技术的时候,我们会真正体会因技术升级而改变生活的直接结果,到时候我认为才是决定媒体形态是否真正改变的时刻。就目前的阶段来说,小Q认为有实力的广告公司还是不会被取代的,有以下原因:①广告公司的整合能力更强并可以提前预估广告效果。整合营销的概念是当营销人员设计营销活动并整合项目以为消费者创造、传播和传递价值时,便出现了整合营销。整合营销的两大核心主题是:一、多样化的营销活动可以创造、传播和传递价值。二、任何一项营销活动之间都要有关联性。围绕客户的广告需求,成熟的广告公司可以最快速的提供最匹配的资源来传播或投放广告并且预估出相对精准的效果,相对于MCN或者网红内容营销来说,内容营销相对有滞后性,且效果不一定可以保证。②大数据的运用能力。在数字营销驱动的广告时代,大数据的价值虽然还没有被彻底挖掘,但是成熟的广告公司已经利用互联网数据为营销带来可靠的效果评估,利用自有的DMP或者Saas平台为广告主提供详细的用户标签,行为轨迹等指标的检测服务,从而优化营销手段。因为大部分的网红或者KOL都是依托于平台而成长起来的,网红以及KOL能够为广告客户提供的“续航能力”非常有限。③网红/KOL质量层次不齐。相信不少业内的朋友都与MCN公司打过交道,头部的号一次营销费用可以抵不少需求方原本一个月的广告预算,报价昂贵。中层号效果不显著,相对效果不好。

尽管在技术方面广告公司也许做得更成熟,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用户对于手机app的注意力正在不断的减弱,具备强力内容制作能力的网红或者KOL(也就是我们说的头部号)已经瓜分了很多媒体的影响力,甚至他们的团队能够完成广告创意、渠道、销售等活动。这些头部的大号究竟是利用什么手段来赢得了用户的关注呢?小Q认为,首先是KOL/网红们的创意令人印象深刻!平常大家去刷抖音或者微博的时候都会看到这些大号非常的高产,几乎每天都会更新内容,高频的曝光让人记。其次这些新的内容都通过非常美妙的语言组织起来传递给用户,当我们接收讯息时会留下记忆点,长期以往这些记忆点就会被不断强化形成我们对于某个主播或者KOL的刻板印象(或者说标签),当他们制作出我们喜欢的内容时,通过这些记忆点的关联,KOL就很容易放大或者强调出产品价值,而作为用户接收这些信息时情绪就会被煽动起来,就很容易产生对于产品的兴趣从而进行下一步行为(甚至是购买行为)。总结一下,就是成功的KOL/网红都具备非常强的创造力,而这一点就是能够把广告公司干掉的核心能力!


那什么是创造力呢?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亦是指改变社会某个领域的能力。创造力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联:①领域(如法律,物理)。创造力是指在某领域中发现新知识、改变领域的过程;②学界。即领域里的专家。他们的存在是判断新的产品或者内容能否作为新知识的存在,起到过滤的作用;③个人。是对于某一个领域充满好奇心的个人,且非常喜欢该领域的事情。

如何提升创造力?①、选择合适的地点生活或者发展。不同领域的最新知识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匀,根据不同的领域要选择该领域发展最好的地点,这样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知识;此外好的地点也可以接触更多学界专家大牛;还有合适的环境有助于灵感产生。②、自身挖掘创造力。其中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培养自己的好奇心,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惊奇的事情,并且要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你在创造的素材。要学会记日记,写笔记,培养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③、精力管理。学会免去不必要的事情,管理自己的时间安排符合自己的生物钟,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④、对工作进行反思和放松。做一些和日常工作不一样的事情来放松,比如做一些低频的运动比如爬山、划船等。⑤、改造工作场所。提升自己工作环境质量,减少环境对思路的干扰。

发挥创造力的五个阶段:1、准备期(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创造力才有发挥的对象,要保持好奇心和兴趣)领域(在某个领域找到具体的问题) 2、酝酿期(潜意识对已有信息加工的过程)3、洞悉期(灵感) 4、评价期,看灵感是否可以被验证。这个阶段许多灵感会被放弃 5、制作期(制作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关注前沿的动态)。

以上就是小Q的观点。

欢迎关注Q仔的VX公众号:HIQ互联网观察~~~

你可能感兴趣的:(干不过百万粉丝的网红,是因为你不具备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