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亲戚”这种神奇的存在,到底该怎么办?

图片by Will Xie, Pinterest

常常有人问:“人为什么要有仪式感?

在我们衍生出那些庄严肃穆的高尚情怀之前,也许先要看看究竟什么才是仪式感?

《小王子》里面的那只狐狸曾经说过:仪式感就是把某一天,或者某个小时,与其他的日子或者时候区分开来,让它们有所不同。

un rite,c’est ce qui fait qu’un jour est différent des autres jours, une heure, des autres heures.

所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人生只过着千篇一律,没有仪式感的日子,到底会有多么无趣?

今天是大年三十!一年中最有仪式感的一天!

几千年来,为了迎接新的一年,我们的祖先融合诸多传统,都被延袭至今。新年的仪式感,可以让我们从腊月初八忙到正月十五,每道仪式都有自己的意义,庄严而深远!

而且,我们天朝文化最博大精深的地方是,生命力极强,可以不断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再生!

譬如说,我们春节原来是叫元旦的,辛亥革命之后,使用阳历,农历元旦成了现在的春节,现在没人觉得违和。

再譬如,在法国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关于春节的演讲。我讲:“我们的传统就是,放鞭炮,吃年夜饭,全家一起看春晚!”

有外国同学问:”电视才发明多少年?看电视怎可能成为一个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节日的传统呢?”

“我,我,我……”我一时卡壳。可是从我记事起,我家年年都是吃年夜饭,看着春晚嗑瓜子,过了零点再去放鞭炮啊!

原来传统也没有那么死板,一代人就可以形成一个传统!能传下来就是有仪式感的传统!

这几年,春晚之后,我们又挖掘出另一个有仪式感的全民性竞赛性传统:“春节家族亲戚大比拼”!

这是个全民性的竞技运动,参赛者是只要八杆子能打到的亲戚,然后还扩展到那种住了几十年的街坊。全民运动,不设奖金,奥利匹克精神:重在参与!

竞技项目包括人生中能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没结婚的时候,就催婚;结了婚,催娃;生了老大,催老二;然后就是拼房子,拼收入,拼工作,拼孩子的成绩……口号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拼不了的。

我有个助理,91年的上海小姑娘,已婚,老公也是上海人,外企高管,房子车都有,正在备孕。就这个条件,她也做好了准备,和父母公婆一起吃完年夜饭,就准备开溜!

父母公婆总是亲人,可是亲戚间的攀比和挤兑,真的无孔不入,惹不起那就总还躲得起。

而且,无论你怎么精心准备,无论你在外面如何叱咤风云,可是面对从小给你换过纸尿裤,擦过鼻涕的亲戚,总有让人捏在手里的软肋,推来呵去!

亲戚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存在,他们从我们被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和我们有终身的联系!但是这个联系,却是没有被选择,被动的。所以我们相濡以沫,却相爱相杀!

人总是会拿自己和身边的人比较,找到支点和心理安慰。人不会和自己认为没有关系的陌生人比较!所以在现实中,亲戚就成了相互比较,企图压踩的最好浮标。征服世界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征服世界之后,要衣锦还乡,才是终身荣耀。

生活越来越快,亲戚间走动越来越少,春节成了相互攀比的最佳时期!能在“春节家族亲戚大比拼”中胜出,这可是让他们在接下来新的一年中,都特有面的事情儿!

可是有比较,就有伤害!春节面对神一样的亲戚,到底应该怎么办?

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回击技巧!总结起来就是,变被动为主动,不能闭嘴,要回击回去!

亲戚要是问:你结婚了吗?有男朋友了吗?年终奖多少啊?房子买了吗?……诸如此类的敏感问题,把回复一笔带过,然后要猛烈反击。

听说表哥又离了?表妹没考上重点大学啊?表姐找了个二婚的男人?对了,您老股票还套着呢?这都好几年了……

面对面对撕,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爽的意淫。可是事实上,这些涌到嘴边的话,如果你真的能说出来,如果真的敢说出来,那么也就枉叫了一声亲戚!

家族事务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在家中讲的不是理,是情,所以才兜兜转转,缠缠绕绕,让我们无法如回击一个路人那样的,回击自己的亲戚!

所以,面对亲戚的比拼和攻击,好的办法不是直面回击,而是委婉回避,拉长阵线,转移话题。撒个娇卖个萌,找点乐子,哈哈一笑,把时间混过去。

吃一顿饭,到底能有多长时间呢?几个小时而已。一年也就这几天,也就这么几个人,也就吃这几顿饭,有备而来,不是备好了尖刀去撕扯,而是准备好四两拨千斤,把注意力转移出去,这才是最高明的正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亲戚”这种神奇的存在,到底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