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还你一个真实的“御弟哥哥”

在电视剧《西游记》里,玄奘往西天取经之前,与唐太宗在佛像面前结拜为兄弟,被唐太宗称为“御弟圣僧”。后来,玄奘途经女儿国的时候,女儿国的女王对他一见倾心,羞赧亲切地喊他“御弟哥哥”。

电视剧《西游记》里,女儿国国王对玄奘一见倾心

那么,玄奘真的与唐太宗结拜过吗?

其实,历史中的玄奘出使印度之前,不但没有和唐太宗结拜,而且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出关批准就私自出城了,还因此受到了通缉。

不是唐太宗的“御弟”,而是被朝廷追捕的通缉犯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所记,玄奘原名陈祎,出生于河南偃师的陈河村,十岁时父母双亡,跟随哥哥流落到了佛教气氛浓厚的洛阳,从此与佛结缘。他13岁正式落发为僧,法号玄奘。

玄奘非常痴迷佛法钻研,后来去了刚刚建立唐朝新政权的长安,并从长安出发游学7年。渐渐地,中原佛学已经不能满足他对佛法的追求,于是他产生了亲自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的想法。

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唐太宗与玄奘

当时唐朝对长安百姓出入城门管制很严。如果要离开长安,玄奘要先拿到政府批准的通关令——“过所”(过所是唐朝批给百姓的城门通行证)。可是,玄奘的出关申请被拒绝了。

但他心意坚决,悄悄地跟随出城的百姓混出了长安。玄奘首先到达凉州(现甘肃武威),然后瓜州(现甘肃酒泉)。在瓜州,他被一位拿着追捕令的军官李昌找到了。原来朝廷已经对玄奘发出通缉。

玄奘向李昌表明自己西去的决心,宁死不回长安。李昌也是一名资深的佛教徒,折服于玄奘追求佛法的意志,就把玄奘放走。

于是,玄奘一路风尘仆仆、饱经风沙,跨过几百里的沙漠,经历九死一生,到达了新疆的东大门——伊吾(现新疆哈密)。在这里,他遇到了从西域一个城邦高昌来的使节。

新疆高昌古城

成为高昌国王的“御弟”

这时的玄奘已经因讲授佛学声名鹊起。高昌国王鞠文泰马上将他,从伊吾迎接到火焰山下的高昌。鞠文泰才是真正与玄奘结拜为兄弟的人。

鞠文泰也是一个很崇尚佛法的佛教徒,对玄奘非常敬重。他很希望玄奘能够留下来当高昌的国师。但玄奘有自己的理想,并不愿意当官。鞠文泰不高兴了,就拿出国王的耍赖手段——反正不放你走。

你不讲理?那我就不理你——玄奘绝食以示拒绝。双方就这样僵持了4天,玄奘奄奄一息。鞠文泰慌了,不得不随他,只要求结拜成兄弟,约定玄奘从印度回来时要到高昌讲授佛法。

新疆高昌古城

这个国王哥哥是真心爱护玄奘的。他不但为玄奘西行准备了大量的粮水、马匹、盘缠等必要物资,还调派一支30人的护卫队跟随玄奘出发。

而且,为了玄奘的安全,鞠文泰还低声下气地给游牧民族西突厥的可汗写了一封信,请求可汗给玄奘放行,护他周全。

途经“东女国”

《西游记》第53回,唐僧师徒四人到了一个叫做“西梁女国”的地方。作者吴承恩说这里只有女人,没有男子——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读尽红妆。

如果女人想要生孩子,只要喝了城外“照胎泉”里的水就可以。在书中,吴承恩给唐僧四人设置了一个非常难为情的劫,让他们喝了照胎泉的水,都闹肚子痛生出血块来。

那么,真有一个女儿国吗?

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喝了子母河的水就肚子痛

据由玄奘口述,他的弟子执笔的《大唐西域记》所记载,在玄奘西行的路上,确实听人说过一个叫“东女国”的地方。

书中提到,在大雪山里有一个城邦,它的主事国王是女性,姓金。不过,与《西游记》里的“西梁女国”不同,“东女国”里有男子。女王的丈夫也是国王,但不管国事。

这个记述与《新唐书·西域传》相对应:

“羌,别族也。西海亦有女自王。”

史料中记载“东女国”的中原文献不多,暂时也就到此为止,没有“照胎泉”,也没有美丽温柔的爱上唐僧的女王。

“御弟哥哥”只是电视剧《西游记》荡漾在人们心中的一声痴情的呼唤。

电视剧《西游记》的女儿国国王

与国王“兄弟”再会无期

公元631年秋天,历经了四年的风霜磨难,玄奘终于到达了他心中的佛教圣地——印度的那烂陀寺。寺院住持戒贤法师当时已经年过古稀。他听说玄奘翻山越海地到来,心中相当感动,当即为玄奘单独开课讲授佛法。

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了5年,其后3年踏遍印度各个寺院,参与大大小小的辩经大会。他深厚的佛学修为在印度渐渐无人能及,座下弟子日渐增加。

东印度国王与戒日帝国的国王,为了争夺玄奘去自己那儿讲法,不惜以大军进行威逼。他们都提出优厚的条件,想要把玄奘留下。

电视剧《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取经归途

但是,玄奘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来印度的目的——学习佛法,然后回国宣扬佛法、普渡众生。在回程路上,他想先到高昌,履行与结拜兄弟高昌国王鞠文泰的约定,为高昌国讲法三个月。

然而,走到半路,玄奘就收到高昌国被唐朝灭掉、国王鞠文泰被杀的消息。虽是佛门高僧,玄奘心中依然一阵悲伤。

当时一别,原来再会无期。这是人生,也是佛法。

公元645年3月,玄奘终于回到了阔别17年的长安。根据《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从印度带回了657部佛经、150颗佛舍利、7尊佛像。

唐太宗亲自接见他,想请他还俗当官,为国效力。但玄奘明确表示自己只想做离佛法最近的事情。于是,在玄奘往后的19年人生里,全情投入到佛法的宣扬当中,包括翻译了75部(共1335卷)佛经。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公元664年,62岁的玄奘圆寂,当时的皇帝唐高宗罢朝数日,举国哀痛。在中国,对来自印度佛经进行翻译的法师,都会尊称为三藏法师。玄奘是唐朝的“国宝”,所以后世习惯称他为唐三藏。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以玄奘出使印度学法作为原型创作的,里面的几位徒弟,也是根据玄奘的追随者所想象出来的形象。

不同的是,《西游记》里的唐三藏有法力无边的徒弟护送去西天取经,虽然历尽千险万难,但成功的结局早已写定;现实中的唐三藏却真真切切地经历了亡命天涯、九死一生。饥渴、风沙、雪崩、炎热......他都坚强而从容地面对。

玄奘西行与回程路线图

而且,他对佛法的痴迷无人可以阻挡,无论是唐太宗还是鞠文泰,东印度国王还是戒日帝国国王,各种威逼利诱都无法动摇他认定的人生目标。

文人的铮铮风骨,加持上高僧的悠然坦荡,在唐三藏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才是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御弟哥哥”。

你可能感兴趣的:(玄奘: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还你一个真实的“御弟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