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这些“潜规则”,你都知道吗?

最近和几个HR的朋友聊今年的招聘情况,听到最多的就是我们今年缩减社招或停止社招了,offer基本都放在校招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如此,例如互联网、地产等传统的行业巨头,包括BAT、京东、头条、大量地产企业已经在布局教育,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因此“抢人”事件也是屡见不鲜的。


很快就要开始春招了,面对大多数企业在秋招就已经满员,尤其春招还要面临考研及考公失败大军的双重夹击的情形,虽然教育行业人才需求量仍旧在持续增长,但各家企业招聘也更加理性,因此如何做好充足准备已经迫在眉睫了。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东奔西跑在几个学校参加了宣讲会,投了上百次的网申却只有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笔试机会,轮到面试的,不但要和一群名校中的学霸争个高下,还要和用人单位各种博弈,终于拿到offer还要担心体检这种小概率被挂,感觉真是一路坎坷。


今天简要从HR的角度和大家聊聊面试中的那些潜规则,助你轻松应对面试环节。

绕不开的自我介绍,快速让对方对你感兴趣

即使你已经经过3论面试进入终试,当用人单位说“按照惯例请用1分钟介绍一下你自己”的时候,也不要掉以轻心。研究表明,第一印象其实在30秒内就会形成的,所以,一张口就要快速“抓人”,让面试官对你感兴趣。

在让面试官对你感兴趣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已经有简历了,为什么会有自我介绍的环节?

1、为了核实简历内容和表述是否一致。有些简历过度美化,因此通过表述进行核实,真实的内容在表述的时候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出入的,如果出入较多,则会降低印象分的。

2、看候选人的时间观念。一般面试官都会提前告知候选人用多长时间做一下自我介绍,有的甚至会用表卡一下时间,如果长篇大论的话很容易被认为对时间没有把控能力,更有甚者会认为工作效率不高。

3、看候选人的沟通能力。现在的很多工作都是团队协作的,因此如果在表达中可以抓住重点很容易留下好的印象。而沟通的前提是理解,然后是表达,因此有的面试官会选定一个时间段的经历让候选人做自我介绍,如果候选人没听明白,很容易出现用常规的自我介绍方式,出现答不对题的情况。理解偏差,表达再顺畅也会降低印象分的。

详细内容,详见下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试的这些“潜规则”,你都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