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强化学习训练】打卡第八十三天 一期90天

8.5.1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小建中汤,基本上是因为有饴糖,也就是麦芽糖,才称之为建中汤的。

主证没有发干发渴的感觉的时候,芍药减少一点量是没有关系。因为现在人的肠胃有时候比较冷,芍药用多了会拉肚子;

基本上乘以0.1的剂量,芍药放足桂枝的两倍没关系。但是觉得自己很需要大补,而用0.3的剂量的时候,芍药的用量就要看一下自己的体质;

张仲景说一个容易拉肚子的人,栀子、芍药、大黄类的药都要放少一点,一般抓主证就是说,如果口是完全不会渴的,芍药放到桂枝的一倍半或多出一滴就好了,不一定要放到两倍;

饴糖是不适合少放的,如果是吃科学中药,可以调一杯麦芽糖水,再喝科学中药,也不难吃;

人鼻子过敏、流鼻血的时候就吃三四克科学中药的小建中汤,也会停下,鼻血也会突然少一点;

真正的消化轴的虚劳的时候,麦芽糖少了就不太行。古时候的一升差不多200CC就是一个饭碗,但如果乘以0.1的剂量,就是需要三分之一饭碗的麦芽糖,煮出来的汤是相当的甜;

吃了小建中汤不会觉得很饿,过了半天会开始觉得很困或者很饿;

小建中汤的主证: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发软、咽干口燥;

血痹虚劳篇条文【13.29】 黄芪建中汤

【13.29】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耆建中汤主之。

黄芪建中汤

即前方小建中加黄耆一两半。气短胸满者,加生姜一两;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一两半;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

“虚劳里急”,小建中汤一开始是写“虚劳里急”,黄芪建中汤也是写“虚劳里急”,简单来说,一旦要讲到建中汤的时候,我们之前教的关于柴胡剂的肝乘脾造成的消化轴的种种病变,就要整套把它搬过来用;

然后去看这个人到底是一个不虚的肝乘脾,还是虚劳的肝乘脾。两个的症状是很类似的,但是需要用虚劳的辩证点去帮忙鉴别;

消化轴的很多怪怪的状态,比如说,吃饱饭累得要死,吃完饭是走不动路的,或者是吃完饭就会发闷、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大肠燥急症,莫名其妙会拉一阵肚子,便秘、腹泻、跑厕所,小便可能尿很多,或者尿不出来都有可能,这一条消化轴上面的各种各样不舒服的事情都可以算到虚劳里急;

肝乘脾跟虚劳混杂在一起,肝乘脾会肚子痛会胃痛的时候,吃小柴胡汤没有效,再吃小建中汤,把区块补好了,再来舒肝解郁才会有效;

小建中汤补心阳又补心阴,心阳降得下来就会补到命门火,补得到肾。又是一个补肝舒肝的结构,桂枝芍药甘草大枣都有,麦芽糖帮助脾的运化的;

黄芪建中汤的可以补肺;

用少量的黄芪,半个单位。黄芪一多就会治到腋下区,变成以三焦为主轴在运作了,走在腠理之间,没有浮到表面来了;

大阳旦汤,黄芪五两,建中汤整体药效会服从于黄芪的药效,拿来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调整人的淋巴系统。黄芪把能量带到三焦,大阴旦汤是清洗三焦的,大阳旦汤是补三焦的。人会变得有力气,会站得比较挺。类似脚没力,针炙捻转阳陵泉。腰胯不舒服,拍胆经、用长针去做环跳穴,刺激的效果,处理少阳区块;

黄芪建中汤加了生姜、黄芪,能够把气补到肺。气短胸闷是动一动,走一走就有点喘不过气来那种感觉;

建中汤运转脾胃的再加一点黄芪,脾胃里面的损伤就会容易愈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如果是虚证,补消化轴刚好;

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虚劳的人新陈代谢比较差,肺太湿,呼吸不顺畅,觉得自己没精神,有点忧郁忧郁的,加了半夏有好转,代表用对了,如果没好转,就不要加;

建中汤靠麦芽糖在润心阴润血的,跟大枣没有相对关系,加茯苓,肠胃的湿气容易代谢得掉;

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夹湿、夹瘀。用建中汤医不好,是因为湿气太重;

舌苔很厚、脉很闷跳不快,肚子时时有饱胀感,要做去湿的调节;

人参五苓脂化瘀血,对于胃溃疡有特效的,溃疡是有瘀血的,血管都有点脏的;胃口变差,吃东西梗梗,有噎嗝的症状,吃下不去,黄芪建中汤加两条生水蛭,也可以加人参五苓脂三味汤结构;

纯虚证的是主轴,夹湿夹瘀的也多;

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两瓣。枳实是能够把大便往下打的东西。用枳壳就好了,不用枳实。

枳实黄芪组刚好就是内脏下垂的特效药组,小腹一直凸凸的,是因为内脏都跑下来了,用便秘加减法也是可以的;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建中汤抓主证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之类的;

肝虚乘脾的虚劳证,消化轴非常不对劲;

胃溃疡、胃痛、拉肚子,吃完饭就拉一下肚子,弦脉如果弦得很弱或者是弦得很洪大有力,就是虚劳:建中汤证;

虚劳底的人,要先补虚,气血还不能运转,药到不了胃;

处理消化系统,有弦脉,柴胡剂类,改善不大,看脸色好黄,吃小建中汤,肝不好,人发黄;

现代人长期紧张焦虑,身体就烧得很虚,往虚劳的方向,适合建中汤、肾气丸;

胃发炎、胃溃疡,半夏泻心汤证比较多,半夏泻心汤的结构有清热消炎的药,也有补脾胃的暖药,等于是半帖三黄泻心汤搭配半帖理中汤再加半夏的结构;

脉把到有点尖尖发炎的,症状泻心汤标准是心下痞,胃觉得闷闷胀胀的,按下去不会剧痛,但也觉得不舒服:半夏泻心汤;

补脾胃加香砂六君子;

加黄芩黄连让人元气垮掉了;

肝乘脾的胃痛,胃肠太寒会痛,用理中汤、桂附理中汤比较有效;

理中汤是中焦寒;

建中汤是肝乘脾;

实热发炎的胃疼,泻心汤;

吃东西之后,稍微一紧张就拉肚子,就是肝乘脾;

月经期间肚子阴阴的绞痛,用建中汤也可以;

血虚可以加当归,变成当归建中汤;

建中汤是一个比较粗略通用的方,用当归芍药散也可以;

麻黄汤证不能发汗的时候,用建中汤先补起来再发汗;

归脾汤

思虑过度、劳伤心神、健忘、心慌,属于归脾汤证;

剂量比较轻的,效用也会小一点;

病机结构是心阴跟心阳不能统摄了,一直在动脑筋,从脾虚开始,变成心虚了;

张仲景方即使要滋阴,也要用桂枝汤底,让营养能够送到该送到的地方,归脾汤以脾胃为中轴,用刚燥的药,让脾吸收的东西有办法消化、运化,最后的结构是归心;

建中汤的子方,往阳的一面去推扩,就变成后代的补中益气汤。往阴的一面去发展就是后代的归脾汤。

归脾汤,脾被补到,胡思乱想个频率开始降低。心被补到,心情比较平静,归脾汤是治疗轻度的忧郁、燥郁的方剂;

浅的胃病,归脾汤可以处理得不错;

补脾之气,增强统血的力量;月经结束以后,少量还不干净,是心脾两虚,脾不统血,用归脾汤来收血;

归脾汤有安神的效果,龙眼肉酸枣仁是安神的药,酸枣仁帮助睡眠,木香,芳香醒脾;生的老木香是安眠的特效药,磨成粉生吞下去,可以治疗失眠;

远志:交心肾;

当归:奉心生血;

日本人的加味归脾汤:归脾汤加柴胡跟丹皮,柴胡是舒肝解郁的药,丹皮是化解肝的血分的郁闷住的热,治疗轻度的忧郁燥郁症的;

小建中汤的应用

很容易拉肚子、便秘,都可以用小建中汤;

肝主疏泄是两个角度的疏泄都包含在里面,各种的肝的病用小建中汤调理,效果都还不错;

正在实热发炎的肝,猛爆性肝炎,用建中汤补肝会被补坏掉;

一般性的肝病调理,小建中汤是通用的保肝方子;

清肝解毒;半夏泻心汤;

养肝的:小建中汤;

肾脏的问题吃五苓散会养到一点;

肝不好,脸发黄,小建中汤证;

肝不好、小便黄,小便涩小便不利,用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栀子柏皮汤,是治疗湿热性质肝病的药方;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发烧,体温长年偏高,小建中汤;

虚劳性质的消渴,就是糖尿病,肾气丸;

在某一个阶段,每天口渴的时候,小建中汤是可以用的,合证的时候就会有效;

小孩子身体不好,甜甜的,就当点心给他吃,小剂量慢慢补很好,小建中汤没有什么副作用,除非补上火;

小孩子,鼻子过敏、皮肤、消化不良,慢慢吃就会越来越好;

小建中小儿百病用黄芪建中汤;

鼻子过敏,冬天天气一冷就流鼻水,吃小建中汤就会好很多。不够暖可以加干姜,加附子,小建中汤允许的加减的余地还蛮大的;

过敏类的,慢性的疹,皮肤红一块紫一块,皮肤有过敏性的疹子,偶尔一次吃鱼虾蟹过敏,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发一发就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伤寒强化学习训练】打卡第八十三天 一期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