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远方的诗意/交谈思考

越想证明自己的人,越喜欢强调什么,有时候别人可能只是出于礼貌没有打断你,但这并没有说明别人认同你的想法,喜欢你的品味爱好。有时候,学会适可而止,给别人,也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读了些东西便急于向外输出,我认为是弊大于利的,虽然这样可以巩固最初的印象,把即时的想法和感受传递出去,却也因为没有沉淀而更显浮躁,在我认为,读书思考这种事情,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必即刻多言,最好暂记一下,再过几日一定会有不同的思考,这时候再与人讨论也会更有逻辑和根据,而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的情感和言论。而过更长时间看,一定还有更惊喜的反差。网络让大家畅所欲言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被动思考沉淀的能力,我只好选择主动等待时间打磨。

如此看来,读书是件极私人的事情了,理想中应该和一个远方的笔友谈谈,贴合若即若离的思绪,于身边的人说多了,反而丧失神秘感和吸引力,也许和朋友以往聊的闲杂太多,和其论书总有太多的言不遂心,况且大家的思维认知高度和深度不同,谈论起来难免争论,令人头痛,连分享的好心情也烟消云散。或许我以前就是这样不厌其烦的像那些根本不关注的人输出传递我的想法,还是要对别人多一些宽容才是。

安利,这个词汇具有过度自我意识的影子,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在对着别人自说自话。有共鸣的,最大可能还是陌生人,概率更大的同时,距离也产生美。


我说:总在反思和朋友同学交流时是不是说教口气太重,大家各行其是,不互相过多打扰才是正确的,错误是自己的必经之路。毕竟换位思考,我也不想让一个人不厌其烦地教我做事吧。想说的还是尽量写下来吧,这样就不会口无遮拦地对他人讲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9/远方的诗意/交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