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需要一种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今日浏览网页看到了“董卿金句,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我马上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大量盛赞的自媒体的文章充斥浏览器前页。我没有多看自媒体的文章,追根溯源才能全面的了解你想看到的,金句是在央视主持人大赛决赛中王嘉宁的图片即兴题之后的点评。图片即兴题的内容是在风景秀丽的山尖有一根平衡木,一端是面目狰狞准备进攻的大棕熊,一端是拿着已经上膛的猎枪面色沉稳瞄向棕熊的猎人。王嘉宁的即兴发挥几乎很完美,但是董卿的点评后让人有登上高楼忘山顶的仰视感。她这么点评: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不可能是为所欲为的。然后接着说你想到的平衡的问题,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不仅仅不是人和熊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看完视频后抽时间反省了一下自己的差距,并很快进行了自我安慰。董卿是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如果把优秀两个字定义为她的职业评价,我想国内也没有几个主持人配得上这两字了。媒体上特别是自媒体上有大量的关于董卿如何优秀的事例,我觉得是特别好的现象,应广而告之并尽可能的影响更多的人。

主持人大赛是在新冠病毒爆发前录制完成的,如果把董卿的这段评语作为对目前科学确认产生新冠肺炎的源头——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的点评,毫不违和且有醒智育人的意义。

据中科院官网,现代医学认知的1145种人类传染性疾病中,有62%是动物源性疾病。每一次病毒的背后都有一个天然宿主或中间宿主。

在2020年2月9日晚湖北召开的疫情发布会中,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涣春说,穿山甲有可能是潜在的中间宿主,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宿主。穿山甲毒株与目前感染人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这个相似性还在观察,它可能是某个基因片断,或整个全基因组序列。

在早前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新冠病毒的源头来自于蝙蝠,目前也不排除蝙蝠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或中间宿主之一。

无论是蝙蝠还是穿山甲,如果人类不滥食野生动物,新冠病毒或许就不会出现在人类这个高级物种的身上。

确如董卿所评,人和动物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需要一种平衡。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地球生命力报告2016》显示,人类活动将会造成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1970年到2020年间减少67%。这意味着当前趋势下,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有可能在2020年减少到50年前的三分之二。

那么,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为什么需要一种平衡呢?

滥食野生动物是人类的自杀行为

如前所示,现代医学认知的1145种人类传染性疾病中,有62%是动物源性疾病。而野生动物体内含有的病毒现代医学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些病毒相对应的疫苗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进行攻克,那么滥食野生动物无异于自杀行为,而且是全人类的自杀行为,就如此次新冠病毒。

滥杀野生动物是对人类居住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WWF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曾在采访中说,生物多样性是丛林、河流和海洋正常发展的基石。如果没有了物种,这些生态系统将会崩溃。它们为我们提供的新鲜空气、水资源、健康的食物和气候调节功能也会消失。而现在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都需仰仗的自然资源,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

新冠病毒侵袭的2020年的开端是恐慌的、是困难的、是五味杂陈的,好多人在春节前做好了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和计划,但是疫情席卷之下默默地将新年计划改为两个字“活着”。

计划可以改吗?当然可以,不过是一念之间,但是要看这个改是迎难而上的改,还是退而求其次的改?无论哪种选择,要珍视现在的活着,因为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这个世界需要一种平衡。

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需要一种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