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清爽的教学记录法

    不知道是我自己比较特殊,还是个普遍现象。

    我觉得无论是详案还是简案,课前的教学设计都不太适合阅读。就算是自己写的,除非有粗细字体、不同颜色的笔来记录,否则上课的时候,能派的上用场的时候并不多——毕竟要找到自己上到哪个部分了,也需要一段时间。

     再加之,我是个用做ppt来代替备课的“不负责任”的老师。做完PPT再来写教案就有些“脱裤子放屁”的感觉,所以我的教案书写一直有些不规范,被批评过多次。

     虽然可以为了应付领导和检查,认真地再写一写教案,但是总觉得花费的时间有些“低性价比”,所以在这个学期,建立在我自己本身很喜欢利用PPT来代替备课的特性,尝试使用了一种新的清爽教学记录法。

    将做好的PPT用“讲义”的模式打印出来之后,黏贴在备课本上。然后在每一个PPT图片的旁边写上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后反思,并用下划线划出。在每节课结束后,写上这节课达成的目标和下节课需要复习的内容,有机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进度和方法。

    之所以称为“教学记录法”而不是教学设计,是因为这个记录是放在教学结束之后的。因此,与其说这是个教学设计,不如说这是个“结合了教学设计”的教学反思。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一、在课后进行教学记录,能够更加真实地记录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会有区别,因此很难在前期的教学设计中留足空白,给后面的教学反思和改善留下空间。而课后的教学记录,则能够有效规避这个问题。

    二、教学记录更加侧重于教学反思,对教师的后期提升会有帮助。

    做新教师的时候,非常热衷于设计教学流程,但是每次教学结束后,就不太有兴趣、劲头和时间去做教学反思了。其实有些做了也不太看,就是留个记录而已。

    但是课后的教学记录将教学设计的简案和教学反思融合在了一起。虽然详案能够帮助新教师更加熟悉教学流程,锻炼教学实践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能力达到一个瓶颈的时候,课后的教学记录法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教学流程中的疏漏,查漏补缺。

    三、教学记录比较“好看”。

    并不是指美观意义上的,而是指阅读意义上的。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搭配,能够在后期查阅、寻找研究素材的时候,帮助教师更快更直观地回顾教学流程。

    当然,写教学设计是个锻炼教学思路的好方法。毕竟将教学流程变成文字落到笔下的时候,教师的关注力主要是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流程的设计。而PPT的制作,有的时候太过分散注意力,会出现做到一半,突然发现和前面的教学思路出现碰撞的情况。

    但即使如此,我认为一个好的方法,应该是能够让人长时间坚持下来的方法。

    在这个原则下,每个人的方法不同,各有优劣。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反思)清爽的教学记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