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创建WBS(本过程2-5题)-转自石老

PMP®考点解析之5.4 创建WBS(本过程2-5题)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架构。WBS 是对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创建所需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WBS 组织并定义了项目的总范围,代表着经批准的当前项目范围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工作。

为什么设置这个过程

项目范围说明书中虽然已经明确记录了项目和产品的项目描述,并确定了项目的准确边界。但是在做具体工作时,对于一段文字描述每个团队成员的理解并不见得是一致的,就会产生分歧甚至冲突,所以提前将需要做的工作细化并达成一致有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减少冲突的发生。故本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一次简单的团队建设

一、 输入

1.      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定义了如何根据项目范围说明书创建 WBS。

2.      项目文件

a)      项目范围说明书:描述了需要实施的工作及不包含在项目中的工作。

b)     需求文件:详细描述了各种单一需求如何满足项目的业务需要。

二、 工具

a)      专家判断

b)     分解:是一种把项目范围和项目可交付成果逐步划分为更小、更便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技术;工作包是 WBS 最低层的工作,可对其成本和持续时间进行估算和管理。分解的程度取决于所需的控制程度,以实现对项目的高效管理;工作包的详细程度则因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异。

               

i.          80小时原则:每个工作包都要求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工作80小时完成(可以与适应型生命周期中每次迭代最短周期2-4周中的2周呼应)

             

ii.          100%原则:子要素之和要等于母要素,不能在分解过程中增加或缺失一些工作。

            

iii.          通常分解4-6层,在创建WBS过程中,分解到工作包就认为不可再分(相对意义上的不可再分,因为后续定义活动还需要将工作包进一步分解为活动)。

            

iv.          层次:最顶层是项目可交付成果,第二层可以是阶段或主要可交付成果,最底层为工作包

c)      滚动式规划(ITO表中并未写入,在分解中提及):要在未来远期才完成的可交付成果或组件,当前可能无法分解。项目管理团队因而通常需要等待对该可交付成果或组成部分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够制定出 WBS 中的相应细节。这种技术有时称做滚动式规划。注:在考试中本过程还是经常考滚动式规划,如果选项中没有滚动式规划也可以去找渐进明细性可以替代。

三、 输出

1.      范围基准:是经过批准的范围说明书、WBS 和相应的 WBS 词典

a)      项目范围说明书

b)     WBS:是对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创建所需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

c)      工作包:WBS 的最低层级是带有独特标识号的工作包。

d)     规划包:工作内容已知但详细进度活动未知的,低于控制账户的工作分解结构组件。注:规划包的存在就证明了该过程需要有滚动式规划这个工具

e)      WBS词典:是针对 WBS 中的每个组件,详细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动和进度信息的文件。WBS 词典对 WBS 提供支持,其中大部分信息由其他过程创建,然后在后期添加到词典中。

在图5-12中,可以去找到相应的组件

1.0  价值管理系统是项目的可交付成果

1.1.1.2 组件分析是工作包

1.2 标准制定是规划包

2.      项目文件更新

四、 其他知识点

1.      控制账户(CA):是一个管理控制点,是项目团队人为设定的,方便统计并主要应用于挣值管理

a)     每个控制账户拥有两个或更多工作包

b)     每个工作包只与一个控制账户关联

c)      每个工作包和控制账户都有唯一编码

未详述部分考试通常不考。

span0�w�zC�

你可能感兴趣的:(5.4 创建WBS(本过程2-5题)-转自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