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那就是大漠里胡杨

你看,你看,那就是大漠里胡杨

文/无恙


还是那片沙漠,还是那一抹红,只是一抹红的心思不仅仅是家和国,更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少了父亲的陪伴总需要什么东西来弥补,或许是一通电话,或许是一本书,又或许是重聚后的常陪伴。


在孩子四岁生日时,爸爸为孩子挑选了一套书籍——《父与子》,作为生日礼物,光看名字都知道内容,那是一个父亲和儿子的生活琐事,琐事中却透露着浓厚的父子情。那时孩子还太小,识字不多,我和他一起看一起读,让他身临其境,告诉他爸爸虽然不在身边,爸爸的爱却一直都在。孩子渐渐长大了,可以自主阅读了,这套书在书架上从未被任何书代替过,就这样,反反复复的读着故事,从未厌烦过,孩子对它的专情大概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明白。


沙漠是一个谜,小孩子的好奇心更是想对沙漠一探究竟,未能踏进沙漠,满脑子的问题总会脱口而出。沙漠会有什么?沙漠如何生活?沙漠是不是全是沙?带着问题,和父亲连线,让父亲翻转摄像头,让孩子看看真正的沙漠,原来沙漠不仅仅只有沙和一群坚守岗位的石油人,还有很多比较特别的植物,父亲指着不远处的植物,告诉孩子那是胡杨树。


孩子觉得这树生的好丑,父亲耐心地解释,胡杨在荒凉的沙漠中,可以经受自然的各种考验,虽然长得不太直,不太好看,但是他的根系特别的发达,余秋雨曾说过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以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以后一千年不朽,朽了以后根仍然在那里,保护着周边的沙堆。孩子瞬间觉得这树好伟大,挂断了视频,孩子渴望去沙漠旅游一番,去看看那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我告诉他,不仅胡杨树如此,石油人也是如此,坚守自己的岗位,克服各种困难,是一群有担当的坚强的人,而他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


听完父亲的介绍,转眼父亲节就要到了,学校组织孩子录视频,说出自己想对爸爸说的话,“爸爸,父亲节快乐,以后你好好工作,我好好学习,我要向你一样做一个有担当的坚强的男子汉,希望你早点回来,能陪我玩!”那段视频至今还保留在父亲的手机里面,他告诉我每次翻开视频都会觉得心里暖暖的,看到了孩子对父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一种以父亲是石油人而感到的自豪,一种孩子对父亲的思念,那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父子情。


不知不觉中孩子又长大了,越发需要父亲的陪伴,所以在电话中和父亲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父亲也想多陪陪孩子,想参加他的开学典礼、生日会,见证他的成长,可是作为石油人,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若为小家而弃大家,定不是孩子的好榜样,只能在假期里做一个全心全意的陪伴者,用假期弥补分别的空白,用行动告诉孩子男子汉就得有担当懂坚强,就像在大漠里坚守的胡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看,你看,那就是大漠里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