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边田

作者:钱闻萍

    父亲走后,我很少回老家。老家四开间的平房,被一把挂锁锁上了好多年。斗转星移,四季更叠,锁已锈迹斑斑,但它依然忠实地把两扇木板门紧紧地挽在一起,庇护着风霜雪雨的侵扰,守卫着老屋的安宁。

        想父亲的时候,我就抽空回趟老家,一个人打开那把铜锁,推开那扇木门,搬把木椅,静静地坐在门前长满杂草的场地上发呆。门前那块叫四斗(1斗约0.25亩)的田,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生产队分给我家的责任田,已经多年不种,长满了一田的野草。枯黄的野草丛中,又重新长出一丛鲜嫩黄绿的新草,草绿得可爱,仿佛是时年栽插的秧苗,微风轻抚,芳香扑鼻。

        那个年代,为了增加一点家庭收入,村子里每家每户都养殖了一些鸡和猪,我家也不会例外。四斗正处在我家的屋前,稻谷经常受到家畜家禽的侵害,为此,我们家也不少受到生产队扣罚工分的处理。在联产承包分田到户时,宅边田四斗是没有人想要的,分田发生严重的争议。父亲当年是生产队分田理事,为平衡大家的心里,父亲自认了四斗耕种。

      四斗虽然是宅边田,庄稼易受家畜家禽的侵扰,但也有“村边宅田先得肥”的优势。村庄里的鸡屎猪尿,还有一些生活废腐物等农家肥,自然会随着雨水流进田里,庄稼也自然而然地得到这些天赐养份而比其它田长得更加健壮。

        四斗受地理位置的制约,长得很不好看,呈葫芦状,又名葫芦田,生产队那会儿,每逢春耕,会耕田的劳动力最怕被队长分配到四斗来犁田。春耕季节,田里长满了丰盈的天然绿肥红花草,犁田的时候也必须从中心向四周扩展着犁。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经验和精准的目测判断能力,你是找不准确下犁的中心点的,这在农耕犁田中叫“开洼”犁。父亲是一名教书匠,生产队时干过几年的会计,也算是个文化人,很少下地犁田。当自认宅边田四斗为责任田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宅边田难种”的道理。

        笫一次耕种四斗时,父亲一个人起早摸黑的避开众人的眼睛,站在四斗的田埂上目测,用脚步丈量四斗葫芦型的中心点,偷偷做了标记,便开始牵牛驮犁下田,认真地犁了起来。那一犁一犁的田土犁迹,在父亲精准的掌控中,平整而又匀称地在田水中铺开,远远望去,像平静的山塘里泛起的细浪,村子里的行家里手也都连连夸赞我父亲田犁的好。吃晚饭的餐桌上,父亲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还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他的“庄家经”,说,开洼犁的关键是要找准田的中心点下犁,“前埂丢,后埂抠”。什么意思呢?也就是田的前埂泥土含水份少,土壤板结,后便泥土含水份高,土质松软,犁田时,前埂可以犁双(一犁土的宽度)扳小点,后埂犁双可以扳大些。

        那会生产队集体插秧兴“打秧格子”,从田的前埂到后埂拉一根细绳子,用秧苗沿着绳子插直线,形式一行约一米格子,然后再每人一行格子按规定的秧距插秧。这样插出来的秧,既整齐又美观。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每家每户为了节省时间也就废弃了这种繁锁的插秧法,围着田四周打圈圈插秧,但我父亲每年四斗仍然采用打秧格子插秧。稻子抽穗时需要打稻田沟便于给稻田放水,父亲打稻田沟也要用绳子作线,像他在给学生上课时黑板上板书一样工整,稻田沟打在一条直线上,美观好看。

        宅边田四斗最难的事是田间管理,肥料不能像畈中田那样施肥,要考虑到村庄里的肥水流入田中。因此,宅边田四斗施肥一般要比畈中田施肥量要少一成,力争恰到好处。到了收割的时候,父亲每年只给四斗准备二十八担草葽,也就是说四斗每季稻只能捆二十八担稻把子,晒干了的稻禾,一担稻把子约一百二十斤左右。多了,说明你这季稻种“盈”(肥的意思)了,稻谷瘪壳(不饱满)多,俗语说,“盈田出瘪稻”。没有二十八担稻把,说明这季稻你没种好,减产了。

        宅边田四斗种的是技术,是心念,更是父亲的脸面。为了不让鸡畜等破坏庄稼,父亲用田土在田的四周筑起一道一尺左右高土埂,埂上均匀地插上拦埂篱(木槿)花树条,并认真地把它们编织成像竹篱笆一样的墙。每到春天,拦埂篱花开了,满墙的花有黄色的,有绿色的,也有红色的,十分壮观。

        一口长相特别丑陋的宅边田四斗,硬是被父亲整成了一朵花般的美丽。宅边田四斗是春天里的希望,是秋天里的收获。

        我的思绪沉淀在美好的回忆里……,然而现实中的宅边田,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已无人耕种,变得一片荒凉。村容村貌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但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村庄里只有几位老人在看家护院,年青人谁也不愿再种田,开着自己心爱的车子,去了他们向往的都市,辛勤地耕耘着心中更加理想的“宅边田”。

        看着家乡一野的绿,吸吮着阵阵轻风吹来的泥草的香,我仿佛又闻到了春天宅边田里的稻花香,看到了秋天家乡一野一野的金黄,听到了村庄里鸡鸣狗欢,人声鼎沸的喧闹……

你可能感兴趣的:(宅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