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蛙共作,生态双赢

为积极响应国家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7月5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稻蛙丰年”实践队利用前往漳州市福建省君品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交流,旨在学习稻蛙全产业链模式方案,以农业与文化产业振兴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在广袤的稻田中谱写属于集大青年的青春之歌。

“稻蛙丰年”实践队来到漳州市平和县芦溪山里印象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学习稻蛙共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了解千亩养殖基地中“稻田蛙”生态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与“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农业发展模式,了解公司的种养规划、当前稻蛙共作行业日渐科学化、规范化的种养模式以及全国牛蛙养殖的分布格局,与公司负责人朱振伟先生讨论不同地形地貌所适用的种养模式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公司一步步的技术探索形成基地系统内物种共生、循环的生态绿色种植养殖模式,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从而进一步提升稻米与牛蛙的质量与口感。

朱振伟先生表示,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将形成“蛙苗培育——稻蛙共作——食品深加工——线上线下全渠道——餐饮连锁——一亩田文化”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在通过技术研发不断推动稻蛙共作发展的同时,也与政府合作进行“一亩田文化”打造,将生态农业理念牢牢把握并进行推广宣传,打造可复制、可持续的绿色生态环保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将有力推动稻蛙全产业链走生态、环保、绿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在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不断促进周边村镇增产增收,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效益,全方位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在朱先生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听朱先生对当地的稻蛙共作的养殖模式进行详细介绍。基地内因地制宜采用综合种养和水旱轮作模式——上半年种植水稻,配套进行蛙类养殖,下半年轮种芦溪芥菜、萝卜、莴笋等蔬菜,养出的成蛙每只在7——8两左右,而生产出的稻蛙米更是在福建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创新中心举办的福建省渔米鉴评大赛上荣获金奖。


朱振伟先生勉励队员们:在农业技术方面进行深耕,不仅要学好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好相关技术,且要有坐冷板凳、潜心积累的科学素养,更要有为农村、农业与农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初心与情怀,才能认认真真将有用的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惠及农村群众。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稻蛙丰年”实践队将继续响应国家号召,勇担时代重任,通过不断交流,调研提升自我,了解乡村实际需求,同时不断在稻蛙共作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利用团队技术助推稻蛙产业提质增效,帮助农村与农民们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断贡献青年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稻蛙共作,生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