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南朝宰相沈约(下篇)

齐武帝悲痛欲绝,将太子的儿子立为皇太孙。

萧子良作为皇帝的二儿子,输给毛还没长齐的小侄子。心情失落之余投身文化产业,亲手打造竟陵八友组合。

沈约收到萧子良的邀请函,走进鸡笼山别墅实际考察。魏晋风流在室内蜿蜒流淌,佛道琴音伴随着檀香缥缈。

竟陵王招士,约与兰陵萧琛等皆游焉,当世号为得人。

这群才华溢锅的文豪雅士,觉得写满分作文没有挑战性。他们开创四声八病永明体,大力提高诗歌韵律美感。

南北朝被战火撕裂成碎片,文化宗教却滋养着长江两岸。北魏在大同开凿云冈石窟,南齐也开始被佛法浸染。

沈约逐渐晋升为团队骨干,尽情糅合儒道佛等各家学说。他的思想境界日益圆融,悄然释放文坛领袖的气场。

一篇篇精美诗赋张口即来,惹得萧子良等人高声喝彩。沈约内心无比痛快酣畅,莫名想起戒尺下的红肿小手。

忽然,萧衍冲进来喊道:老沈,我有两套孤本,你多钱收?

494年,皇太孙萧昭业继位。

沈约被任命为国子祭酒,在工作岗位上继续修史,他将先辈们遗留的草稿梳理整合(见秦岭一白.何承天篇)。

修史目的是吸取前朝教训,却沦为权力交替的合法证明。一套套束之高阁的史书,改变不了权力交替的轮回。

《晋史》一百余卷,遇盗失第五帙。

又被敕撰《宋书》,一百卷。

所撰国史《齐纪》,二十卷。

同年,萧鸾杀死皇帝萧昭业。

萧鸾自幼父母双亡,叔父萧道成将他视如己出。这家伙不光要篡权夺位,还把老萧的直系儿孙杀得一个不剩。

皇宫院内已经血流成河,院墙之外却依然风平浪静。十五年前萧齐取代刘宋,那阵势场面比眼下惨烈好几倍。

南朝的权利轮回,似乎被老天按下快进键。

齐明帝登基第二年,北魏孝文帝率兵三十万前来道喜。南朝诸将吓得畏缩不前,萧衍充当先锋杀得浑身是血。

等到战场形势出现逆转,队友们争先恐后下场抢人头。多路并进打退北魏大军,萧衍靠战功升任太子中庶子。

他将来会走的更高,也会摔得更惨(见秦岭一白.萧衍篇)。

498年,萧鸾的儿子顺利登基。

萧鸾杀人是为巩固皇帝宝座,担心嫡系血脉聚势反扑。萧宝卷杀人更倾向于取乐,大臣开会不做笔记都是理由。

有次躺在美人怀里喝醉酒,突然派人将萧懿砍死在炕上。东昏侯想威慑众人老实打工,结果却亲手点燃炸药包。

萧懿不是无名草根,他是萧衍的亲哥哥。

萧衍带兵打进建康城,萧宝卷的脑袋连夜被送出宫。南齐政权濒临崩溃之际,萧宝融哆哆嗦嗦站出来拿起话筒。

诏进都督中外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部羽葆鼓吹...

萧宝融望着哥哥的半截尸体,又看看萧衍的脸色神情。这位年仅12岁的新任皇帝,有人已经给他提前备好棺材。

萧衍荡平外部反对势力,将萧宝融的翅膀齐根剪掉。考虑到接下来的文斗工作,他想起竟陵八友里的老伙计们。

梁武在西邸,与约游旧,建康城平,引为骠骑司马。

502年,南朝的影帝集体登场。

萧衍上朝开会气场十足,却对皇帝表现得恭敬有礼。萧宝融下朝刚走进后宫,就收到让他卷铺盖滚蛋的匿名信。

全国各地同时唱起童谣,还是那股熟悉的老配方。行中水、作天子的歌词言简意赅,连小学生都知道在说萧衍。

范云:你要不称帝吧。

萧衍:你这叫什么话!

沈约:百姓天天唱赞歌呢。

萧衍:...

沈约:士大夫攀龙附凤者,皆望有尺寸之功,以保其福禄。

萧衍:吾方思之。

沈约:今日王业已就,何所复思?

萧衍:老范,你咋不说话。

范云:我同意老沈的每个标点符号。

萧衍:智者乃尔暗同,卿明早将休文更来。

俩人走出萧衍的办公室,约好明日早八点展开二辩。结果沈约天没亮跑过来,还拿着登基演讲稿和人事花名册。

萧衍看完后一字未改,打心底佩服沈约的细致入微。范云睡到自然醒才来开会,被门房大爷挡在外面急得跺脚。

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范云还以为事情发生变故,直到沈约笑呵呵地走出来。俩人就天气情况交流完看法,范云便被请进去单独谈话。

萧衍:生平与沈休文群居,不觉有异人处,今日才智纵横,可谓明识。

范云:公今知约,不异约今知公。

萧衍:我起兵于今三年矣,功臣诸将实有其劳,然成帝业者乃卿二人也。

范云:恭喜陛下!

接下来,工具人萧宝融被迫吞金而死。

南齐寿终正寝,南梁借代而生。

沈约担任尚书仆射,母亲被封为建昌国太夫人,册封当日场面极其盛大(范云等二十余人咸来致拜,朝野以为荣)。

曾经嘲笑沈约要饭的族人,内心惊恐到不知如何是好,然而根本没有人来搭理他们(及贵不以为憾,用为郡部傅)。

俗话说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生命是由时间累积出来的终极形态,时间也更容易让年轻的生命充满变数。

第二年,沈约的母亲病逝。

梁武帝亲自前来凭吊,沈约悲痛欲绝的几度昏厥,皇帝让中书舍人阻拦宾客祭奠,又送来千年人参给他滋补。

沈约躺在床上两眼无神,脑海中全是儿时的艰苦记忆。母亲怜惜他读书耗费身体,想吃顿肉却愁的悄然拭泪。

世间唯一不可战胜的时间,让芸芸众生尝尽酸甜苦辣。等到爬上权钱名利的顶峰,却又会身弱体衰离死不远。

如今贵为开国功勋,终究也会化作一捧黄土。

撰《梁武纪》十四卷,又撰《迩言》十卷。

《谥例》十卷,《文章志》三十卷。

文集一百卷,又撰《四声谱》。

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

65岁的沈约,终于做完这辈子最后一件正经事。

左仆射兼中书令、尚书令兼太子少傅。

沈约丧假到期回京任职,在顶级岗位上腾挪跳跃。伴随着心理阈值越来越高,他很想体验执掌御史台的滋味。

诸位大臣跟着瞎起哄,都说沈约足以担当此任,然而萧衍却不同意(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

天下是朕的天下,朕赏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

施舍和索要的性质不同,皇帝和臣子的权势有别。当年鸡笼山别墅的竟陵八友,早已不是平起平坐的好哥们。

沈约觉得萧衍不够仗义,干脆以退为进请求去外地上任,南梁武帝这次依然不同意(乃求外出,又不见许)。

沈约又给徐勉写信,让他向皇帝传达自己的辞官理由: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

很快啊,皇帝就批准了。

沈约想以三公级别还乡,好让父老乡亲见见世面,皇帝却只送来两个吹唢呐的(请三司之仪,弗许,但加鼓吹而已)。

沈约略带郁闷的回到老家,在东田的地头盖起房舍。他生活简朴没有物质欲望,借用诗赋藏书慰藉名声缺憾。

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立宅东田,瞻望郊阜,常为《郊居赋》以序其事。

傍穷野,抵荒郊。

编霜菼,葺寒茅。

构栖噪之所集,筑町疃之所交。

因犯檐而刊树,由妨基而翦巢。

决渟洿之汀濙,塞井甃之沦坳。

511年,沈约又被征召做官。

他忘记数月前的辞官理由,瘦腰细臂好像也充满力气。这位年过七旬的白发老人,还是抵不住名利场的诱惑。

竟陵八友成员日渐凋零,范云的坟头草已经两米多高。曾经吟诗抚琴的潇洒舒畅,或许是萧衍最美好的记忆。

有人人老成精,就有人人老痴呆。

梁武帝宴请文武百官,豫州领导送来一寸半的栗子。皇帝觉得这玩意挺稀奇,让大家说些相关典故活跃气氛。

有人憋出一两条便连连摆手,沈约最终得分只比皇帝少三条,散席后还对服务员说: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

或许老人最怕被遗忘,面对琐事却又精力不济。沈约依仗才华狂刷存在感,全然忘记万卷藏书里的反面案例。

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

有次,萧衍提到已经过世的张稷仍有点气不顺,沈约随口说道:左仆射出作边州刺史,已往之事,何足复论?

帝怒约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

瞎扯淡上升到意识阵营,沈约当场被吓得大脑短路,连皇帝何时离开都不知道(约惧,不觉帝起,犹坐如初)。

沈约心神不宁的往家走,一脚踩空重重摔倒在地上。

沈约被人抬回家,开始做起同样的梦境。

他梦见萧宝融提剑追赶,自己像疯子般拼命逃脱,被堵在墙角进退不得时,萧宝融举剑一点点割下他的舌头。

每次惊醒之后大汗淋漓,请来很多大夫都束手无策。秦岭一白送土蜂蜜的时候,看见沈约正让道士焚表施法。

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

萧衍听说此事勃然大怒,认为沈约让冤魂找他算账。尽管四百八十寺工程已经启动,但是这种行为太招人恨。

昔日携手开创伟业的好友,撕破脸皮后不留半分情谊。萧衍三天两头派人责骂沈约,直到惊恐过度死在任上。

帝大怒,中使谴责者数焉,约惧遂卒。

沈约死后,曾经吹捧他执掌御史台的人纷纷变脸,肆意嘲讽道:自负高才,昧于荣利,用事十余年,未常有所荐达,政之得失,唯唯而已。

朝廷原本给他谥号为“文”,和范云的待遇标准相同。萧衍却硬要改为“隐”,还忿然说道:怀情不尽曰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如果沈约看到身后之事,会不会选择立宅东田悠然终老?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南朝宰相沈约(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