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名称和意义

     linux目录是依据FHS标准制定(http://www.pathname.com/fhs/)。有兴趣的可以查看英文原版文档。以centos6.5为例,如下图


一、bin目录(基本的二进制命令)。放置linux执行文件的目录。/bin下面的命令可以被root和一般账号使用。例如:cat、mkdir、chmod、mv等。

二、boot目录(加载程序的静态文件)。系统引导放置开机会使用的文件,包括linux内核、开机配置文件等。vmlinuz为linux内核。

三、dev目录(设备文件)。linux上任何设备和接口都是通过文件的形式访问。它包含了linux里所有的外部设备(不包含其驱动程序)。只要访问目录下面的某个文件,就等同与访问了该设备。

四、etc目录(主机特定的系统配置文件)。系统的主要配置文件都放置在这个目录内。例如人员的账号密码等。该目录可以被一般的用户访问和查看,但是只有root权限可以修改。FHS建议不要将可执行文件放到该目录下。/etc/init.d 所有的服务的默认启动脚本都放在这里。

五、home目录( 系统用户主文件夹)。当创建一个一般用户时,默认的用户主文件都会规范到这里。可以理解为Windows的“C:/User/用户/你所创建的用户” = /home/"你所创建的用户"。

六、lib目录(基本共享库和内核模块)。lib下会存放系统开机用到的函数库,以及/bin和/sbin下面的命令会调用的函数库。lib下的.so动态库文件等同于Windows的.dll文件。32位的在lib下,64位的在lib64下。

七、lost+found目录。使用标准的ext2/ext3文件系统格式才会产生的一个目录。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时,将一些丢失的片段放置到这个目录下。通常在分区的自顶层存在。如果加装一块硬盘到/disk中,这个系统会自动产生/disk/lost+found。

八、media目录(可移除媒体挂载点)。/media存放可删除的设备,如dvd等。

九、mnt目录(临时挂载文件系统的挂载点)。早期功能与media用途相同。有了media之后,就只用于暂时挂载用。

十、opt目录(第三方软件放置目录)。在早期的linux中,还是习惯将第三方软件存在/usr/local目录下。

十一、proc目录(虚拟文件系统)。它放置的数据都在内存中,例如进程、设备状态等。因为是存放在内存中,所以不占用磁盘状态。

十二、root目录(系统管理员主文件夹)。

十三、sbin目录(必要的二进制命令)。放在/sbin下面的为开机过程中所需要的,里面包括了开机、修复、还原系统所需要的命令。

十四、Selinux目录。伪文件系统kernel子系统通常使用的命令。系统管理员和用户不需要操作这部分。

十五、srv目录(可以视为service缩写)。是一些网络服务启动后,这么服务所取用的数据目录。例如www、ftp目录。举例来说,www服务所需要的网页数据,就可以放置在/srv/www/里面。

十六、sys目录(虚拟文件系统)。和/proc类似。主要记录存放内核相关的信息,同样不占用硬盘空间。

十七、tmp目录(临时文件)。用户或者正在执行的程序暂时存放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访问。重要的数据不要存放在该目录。

十八、usr目录(FHS标准翻译为:次级层次结构)。依据FHS的基本定义,/usr下放置的数据属于可分享的与不可变动的。usr全称是 UNIX Software Resource的缩写,也就是“Unix操作系统软件资源”所放置的目录,而不是用户数据。FHS建议开发者合理的将他们的数据放置在这个目录下的子目录,而不要自行新建该软件自己独立的目录。因为是系统默认的软件都会放置到/usr下,因此这个目录类似于 Windows的“C:\Windows”和“C:\Program files\”这两个目录的综合体。


/usr/bin/    绝大部分用户可使用的命令可存放在这里。

/usr/lib/     包含各种软件的函数库、目标文件等。如果是64位的linux系统,可能会                                  有/usr/lib64/。

/usr/local/    系统管理员在本机安装的软件,建议放在此目录。

/usr/share/   放置共享文件的地方。

十九、var目录(可变数据目录)。系统运行过程中,会逐渐占用硬盘。主要存放常态行变动的文件,包括缓存(cache)、登陆文件(log)


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ea016c053770

参考:《鸟叔的LINUX私房菜 第三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文件名称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