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常见名词解释

(1)阻抗: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电路中的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叫作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是一个复数,实部称为电阻,虚部称为电抗。电容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 ,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感抗,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引起的阻碍作用总称为电抗。阻抗的单位是欧姆。

(2)电容:是由两块金属电极之间夹一层绝缘电介质构成。当在两金属电极间加上电压时,电极上就会存储电荷,所以电容器是储能元件。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由电容器的极板和电介质组成。

(3)电感: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是指导线内通过变化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及其周围产生交变磁通

(4)锂电池:锂电池实质上是一种具有浓度差的电池,正负极材料具有不一样的电化学电势,中间被隔膜隔开,Li+从化学电势较高的插层材料电极向电势较低的电极移动,只有锂离子可以通过隔膜在电解液中移动,电荷补偿电子只能通过外电路移动,从形成电流以供输出使用。

(5)充放电倍率C:是指电池在规定的时间内放出其额定容量时所需要的电流值,它在数据值上等于电池额定容量的倍数,通常以字母C表示。充放电倍率=充放电电流/额定容量,如1200mAh的电池,如电池的标称额定容量为600mAh为1C(1倍率),300mAh则为0.5C,6A(600mAh)为10C.以此类推.时率又称小时率,时指电池以一定的电流放完其额定容量所需要的小时数.如电池的额定容量为600mAh,以600mAh的电流放完其额定容量需1小时,故称600mAh的电流为1小时率,以此类推.

(6)电池记忆效应(Battery memory effect):指如果电池属镍镉电池,长期不彻底充电、放电,易在电池内留下痕迹,降低电池容量的现象。电池记忆效应的意思是说,电池好像记忆用户日常的充、放电幅度和模式,日久就很难改变这种模式,不能再做大幅度充电或放电。 锂离子电池不存在这种效应。

(7)逆变器: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器件。转换器是将电网的交流电压转变为稳定的12V直流输出,而逆变器是将Adapter输出的12V直流电压转变为高频的高压交流电;

(8)交流电(AC):电流方向周期性地改变的电流。在交流电中,电荷不断地在正负方向之间来回移动。这是由于交流电源(例如发电机)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在一个周期内反向变化。标准的家庭电源就是交流电,其频率通常为50或60赫兹。交流电的主要特点是能够通过变压器进行电压的升降级,从而实现长距离的输电和分配。

(9)直流电(DC):是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持续不变的电流。在直流电中,电荷只能沿着一个方向移动。直流电通常由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等直流电源产生。直流电的特点是电压和电流都保持恒定,不会周期性地变化。直流电常用于电子设备、电池充电和一些特定的工业应用。

(10)并网:并网是产品的发电系统和国家电网是连着的。并网,就是必须连接到国家电网的一套光伏发电系统公共电网,就是太阳能发电、家庭电网、公共电网联系在一起了,这是必须依赖现有电网才能运行的发电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无需安装蓄电池,节省了成本。但是,并网也有其缺点,就是当公共电网断电时,太阳能光伏发电也不能运行。因此,如果想要节省电费开支供应方便的话,可以选择并网式的发电系统,这是目前最流行的安装方式。

(11)离网:离网是你的发电系统和国家电网没关系。离网也称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是不依赖电网而独立运行的系统,主要有太阳能电池板、储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等部件组成。对于无电网地区或经常停电地区家庭来说,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停电时的照明问题,可以采用直流节能灯。

(12)端子:是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 电工学中,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从材料分,铜镀银,铜镀锌,铜,铝,铁等。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

(13)电池隔膜:是指在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一层隔膜材料,是电池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电池安全性和成本有直接影响,其主要作用是:隔离正、负极并使电池内的电子不能自由穿过,让电解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自由通过。

(14)电池容量:容量一般用安时(Ah)来衡量,他表示的是一个电池里面装了多少的“电”。也就是,1A的电流通电一小时的电荷量,也就是3600库仑。例如手机里面就有一个4400mAh的电池;表示如果工作电流是10mA,可以连续工作440个小时;

(15)电池能量:能量的单位常常用千瓦时(kWh),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度”。
能量(Wh)=电压(V)*容量(Ah),功率(W)=电压(V)*电流(A)

(16)极差:用来表示统计资料中的变异量数(measures of variation),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即最大值减最小值后所得之数据。

(17)终止电压:电池放电时,电压下降到电池不宜再继续放电的最低工作电压值。

(18)标称电压:表示电池组电压平均值的近似值,单位为伏特(V)。

(19)BMS全称是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它是配合监控储能电池状态的设备,主要就是为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

(20)浮充:浮充是蓄电池组的一种充(放)电工作方式,系统将蓄电池组与电源线路并联连接到负载电路上,它的电压大体上是恒定的,仅略高于蓄电池组的端电压,由电源线路所供的少量电流来补偿蓄电池组局部作用的损耗,以使其能经常保持在充电满足状态而不致过充电。因此,蓄电池组可随电源线路电压上下波动而进行充放电。当负载较轻而电源线路电压较高时,蓄电池组即进行充电,当负载较重或电源发生意外中断时,蓄电池组则进行放电,分担部分或全部负载。这样,蓄电池组便起到稳压作用,并处于备用状态。

(21)均衡充电:为补偿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压不均匀现象,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而进行的充电,以及大容量放电后的波重充电,通称为均衡充电。均充就是恒大电流充电。

(22)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3)磷酸铁锂电池: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其单体电池标称电压为3.2V。

(24)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电池管理系统由电池采集模块和保护告警模块组成。在性能上 BMS=BAM+FPA。主要采集电池的单体电压、总电压、充放电电流、容量、电池温度等参数,用于对电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进行管理,由监测、保护电路、电气、通讯接口及热管理装置等组成。        主要用于对蓄电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进行管理,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并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的电路系统的总称,一般由监测、保护电路、电气、通讯接口、热管理装置等组成,用BMS表示。

(25)循环寿命:在规定条件下,电池组在特定性能失效之前所能进行的充放电循环次数

(26)容量保存率:电池组在规定环境条件下,存储一定的时间后,在规定放电条件下,电池组放出可用容量的能力

(27)单体电池额定容量:单体电池用设定的电流放电到终止电压所能放出的能量,单位为安时 (Ah),是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乘积

(28)单体电池标称容量:指设计与制造电池时电池厂商规定或保证电池在 25℃±5℃下,应该放出最低限度的容量。

(29)初始容量initial capacity:新出厂的动力蓄电池,在氢温下,完全充电后,以1I (A)电流放电至企业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

(30)标称电压 nominal voltage:用于表示电池组电压平均值的近似值,单位为伏特(V)

(31)终止电压 end of discharge voltage:电池/电池组要求停止放电的电压。

(32)PD:USB Power Delivery(USB PD)基于Type_C接口的快充协议,支持高达100W电力传输和数据通信的协议规范。功率(W)=电压(V)*电流(A),提高充电功率只能对电压、电流下手,要么提高电压,要么提高电流,要么两者一起提高。USB-IF组织发布了USB-PD 3.0标准的重要更新,即在USB-PD 3.0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可编程电源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能使装置与充电器可以由PD协议随时变更电压输出,也就是所谓的动态电压,让充电器不再只是输出profile里预设的电压,这样可以让装置更有效的调整电压改善充电效率并且还可以做到相容其他的充电协议。

(33)继电器: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给一端加入一个小电流,然后就会使线圈产生磁场,然后另外一端导通。实质就是小电压控制大电压,一个开关的作用。

(34)AFE(analog front end):AFE是模拟前端,用来采集电芯电压和温度等

(35)锂离子电池SEI膜:在液态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这种钝化层是一种界面层,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征,是电子绝缘体Li+的优良导体,Li+可以经过该钝化层自由地嵌入和脱出,因此这层钝化膜被称为“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简称SEI膜。

(36)DC-DC变换器:表示在直流电路中将一个电压值的电能变换为另一个电压值的电能的装置
        ZB X1 X2 X3 X4
        ZB 标志直流-直流电源变换器
        X1 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额定输出电压
        X2 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标称输入电压
        X3 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额定输出功率
        X4 字母A、B分别表示单向和双向
(37)高能量蓄电池(储能):室温下,最大允许持续输出电功率(w)和1C倍率放电能量(wh)的比值低于10的蓄电池。

(38)高功率蓄电池(大功率设备):室温下,最大允许持续输出电功率(w)和1C倍率放电能量(wh)的比值不低于10的蓄电池。

(39)电倍率放电:是指放电时放电电流(A)与额定容量(A•h)的倍率关系表示。

(40) 小时率放电:是指按一定输出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小时数。

(41)储能变流器,又称双向储能逆变器,英文名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应用于并网储能和微网储能等交流耦合储能系统中,连接蓄电池组和电网(或负荷)之间,是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装置。既可把蓄电池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输送给电网或者给交流负荷使用;也可把电网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

你可能感兴趣的:(BMS,单片机,嵌入式硬件,数据结构,stm32,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