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专访 | 庄安琪:一个人有足够的判断力,学习便不拘于形式

书友介绍:

庄安琪,时代华商商学院项目主任,樊登读书会时代华商分会副会长。

选择樊登读书会作为合作伙伴的原因?

时代华商商学院(前身是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二部)做了17年的工商管理教育培训,如EMBA总裁班、营销总监班、工商管理班等。

今年我们正式跟“樊登读书会”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因为我们的价值理念很像——我们“时代华商商学院”的使命是帮助中国中小企业持续成长,“樊登读书会”的使命是帮助中国3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都是帮助学员和会员学习、成长,所以一拍即合成为合作伙伴。

今年我担任了樊登读书会时代华商分会副会长,作为行业分会,我们举办一些线下读书会活动,这过程当中我也会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上个月我们做了第一期沙龙—《商业的本质》,在现场获得书友们的一致好评,他们都表示收获很大。

对你来说,参与读书沙龙的人越多越好吗?

不是的,我的计划里一般不会超过40人,最好在35到40之间,而且要分组,因为我想营造一个氛围,是可以给大家进行讨论的。来到一个我一个人都不认识的场域里,我需要的是建立链接,不会让人觉得我很有距离感。所以在同一个小组里,哪怕对面的人是第一次认识,但进行一些PK,进行一些团队的互相的支持之后,整个过程会变得更愉悦,积极性更高,那些坐在下面的观众、参与者,他们才是活动里面的主角。

樊登读书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呢?

我是今年3月份加入樊登读书会的,到现在8个月的时间。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这本书给我印象很深。里面有一个观点说,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只是他找到了一两个自己比较有优势的领域,并长期进行刻意练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我读书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学霸,但毕业后我发现旧同学们都还挺尊重我的,因为我很幸运找到了一份适合我的工作,能把我的优势发挥出来并长期进行刻意练习,他们也看到了我从学生时代到现在工作五年以来的变化。

未来我会更加有意识地去训练我这方面的能力,这本书我也推荐每个人都可以看一下,会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很有帮助。


第二点是通过樊登读书会,我把读书会分享给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他们也在读书会里面受益,也因为我分享好的知识,他们因此更加信任我,这是我意想不到的。


刚才您提到《刻意练习》这本书,其实很多人把刻意练习误以为是机械重复。

对,这个问题比较严重。重复久了就变成麻木了,做到刻意练习,其实还是比较难的。但除了《刻意练习》,《商业的本质》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比较大,它改变了我看待工作的角度。

我们知道要用心工作、努力工作,但何谓用心?何为努力?当你意识到这一切本质都是商业,才知道怎么样能把它做好。

一方面要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看商业,另一方面站在员工的角度,如何看待老板所做的一切,怎么去成就你的老板。如果具备这样的思维,创业很难不成功。作为员工,你都不愿意先去成就你的老板,我真的不相信你自己能有什么成就。


刚才您提到创业,那么该如何去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创业呢?

我认为创业就是九死一生,大把优秀的人每天都还在熬,但是成功的人的一些素质往往都很接近。我经常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都有共同点,他们会持续不断的学习,有着非常敏锐的商业嗅觉,会跟着时势随时进行调整,清楚知道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这本书也不仅仅是讲商业,它适用于每一个人,生活、工作的本质都是类似的。

有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吗?

我高中时候的发型是个蘑菇头,我姓庄,所以我的公众号叫庄蘑菇。可能是以前初中的时候同学觉得我比较高冷,所以我很喜欢蘑菇这个称呼,感觉可以大大缩短和人的距离吧,听起来比较无害。


写公众号过程中有哪些收获?

当工作压力很大的时候,我会找一个专门的时间写东西,把压力全部释放出来,你写完之后感觉很多事情都想通了。还是那句话——刻意练习。虽然我感觉自己变化不是很大,但是身边的人会给你一些反馈,他感受到了你的变化,而你的变化去影响别人,小范围内的去影响别人,而且是正向的影响,我觉得这是在播一个善的种子。


有人说,读书令人听书听多了,更加不愿意看书,你觉得这个合理吗?

需求和偏好本来就没有办法做到一概而论。看书时间周期长,专注度要高,收获到好内容的震撼度会高,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但有的人就是喜欢短平快。

每个人一辈子能读的书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本书我都有机会去深读,但我是需要知识量的扩充,那在这个时候樊登读书会就是可以补充知识面的很好的渠道。我会自己去咀嚼,搜集案例,去做课件,我有我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但这并不妨碍我从读书会里获取知识。


然后,我其实并不认为听书就比看书差。艺术的形式有很多种,我热爱艺术,音乐、话剧、美术、电影,我认为这些都是获取知识的渠道,听书获取知识和看书获取知识,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一个人有足够的判断力的时候,学习便不拘于形式。我相信有很多本身就有阅读习惯的人会排斥听书,没关系啊,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知识,那看书和听书都能获取到,这有什么矛盾吗?如果只有看书那为什么还需要存在这么多种艺术形式,全部都只看剧本就好了呀。


最后我想说,读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它有助于谈资,让你的生活更有趣。它不一定有用,但它最起码一定会有趣不是吗?

想更了解我们,请搜索关注微公号:樊登读书广州分会(FDguangzhou)读书点亮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友专访 | 庄安琪:一个人有足够的判断力,学习便不拘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