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CBDC),呼之欲出!

据《中国日报》英文版20日消息,官员和专家表示,中国正在测试推出中国首款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多种方式,预计私人机构将更多地参与创造政府支持的货币。基于一些领域正在进行的试验,引入CBDC的时机已经成熟。专家们预测,如果一切顺利,中国政府支持的数字货币可能会比Libra的官方发布时间更早。

「CBDC」,全称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中文名称是央行数字货币。中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自2014年开始研发,至今已有五年历程。

那么央行数字货币和市面上主流的数字货币有什么异同,和法定货币又有什么联系呢?

1.央行数字货币并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准确的说是“分布式”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而是distributed)。

比特币是典型的去中心化的系统,这意味着没有中心机构垄断对系统的控制权。比特币早期推出也是为了建立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成为每个人都享有控制权并且相互监督的“去中心化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就决定了无论是否应用区块链技术,央行都保有一定的控制权。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曾经对“央行数字货币”作出了阐述:“法定数字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采用特定数字密码技术实现的货币形态。

正因如此,CBDC在发行的过程中,由于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只由央行和一部分可信机构(比如某些商业银行)进行记账,因此被认为是可信的,因此并不需要“拜占庭容错”(这个名词不知道也没关系)。

2.价格波动上,央行数字货币币值相对来说非常稳定。

比特币的投机性更强,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价格起伏波动非常剧烈——2017年最高奖金2万美元一枚比特币,18年最低跌至3千多美元一枚,今年以来在1万美元左右波动(且波动十分剧烈)。

我们国家的CBDC是币值稳定的币,以央行信用为担保,可以无限法偿(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收),这一点就与币圈主流的大多数数字货币有很大的差别。

BTC等数字货币更多的是作为投资甚至是投机标的,而央行数字货币则成为一种普遍的支付手段,与实物法币相比,数字法币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价值内涵。

3.CBDC的加速推进和“呼之欲出”,也是目前当下数字货币发展特定节点的大势所趋。

Facebook在2019年6月发布的Libra白皮书,目标是让Libra以一系列资产作支撑,来维持币值稳定,使用Libra可以保证消费者从A国家到B国家消费时,不用兑换主权货币,就能很便捷的完成支付。

在旧文中,我曾经提到,币相对稳定的主权国家,肯定是不会对Libra有什么友好的态度。而像津巴布韦这种国家,兴许会敞开怀抱以期待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是因为,Libra除了单纯的作为一种支付结算方式,也同时对各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提出了挑战,如果各国人民对本国的主权货币需求减少,全靠大公司发行的数字货币进行消费和交易,会对国家信用产生巨大的威胁和动摇。而这,当然是每一个货币相对稳定的主权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相反的对于通货膨胀奇高,货币体系已然崩塌的津巴布韦这样的国家,稳定的流通货币币值,对物价企稳和汇率稳定都有帮助。

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此时主动应对Libra等数字货币的挑战,加速筹备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Libra类货币竞争,也是意料之中的。

4.应用层面,在应用场景上CBDC能够提高效率,并有助于提高央行货币地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在移动支付时代,我们用纸钞现金的频次越来越低了,纸币和硬币的流通率,相比于存款和第三方支付而言也是比较低的。没记错的话,我自己到现在还有一桶硬币,一直在家里面放着呢。

用流通率高的数字货币对纸币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不仅能够很好的提高货币流通的效率,还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CBDC的为央行提供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提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是非常有帮助的。充分利用在数字支付和区块链技术上的经验(其实都比较成熟,主要还是看监管),以数字化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而妄想着去国家发行数字货币,可以去炒币的,去蹭概念的,可以洗洗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