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的第20天,一次性交易形成的非同控的股权投资

非同控形成股权投资,按公允价值,不需要占股比例,就是你花多少钱,长期股股投资入账就是多少。

买股权有很多形式,不仅仅只花钱,还可以用固定资产,存货,原材料,债券,其他公司股权等。

这些资产,就相当于,把这些资产安公允价值给卖了,然后,再买长期股权投资

原理就是资产多了一个长期股权投资,就要消掉别一个等价的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花多少,就写多少,不用考虑占比)

  贷:其他资产(账面价值)

就是差额的不同,需要入不同的科目

1.存货作为对价,账目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含税价)

        应收股利(垫付,以下,都是这样)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同时,就像把货卖出去一样,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2.固定资产做为对价

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资产处置损益(赔了,公允<账面)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资产处置损益(赚了,公允>账面)

3.以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性金融资产(就是平常所说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含税价)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赔了,公允<账面)

  贷: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账面价值)

    其他科目(权益法,还没有学,这里先省略,就是把这个资产有关的科目全消掉)

    投资收益(赚了,公允>账成)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反向

就像是卖完存货,需要结转成本

4.以其他权益工具做为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盈余公积(差额,可借可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可借可贷)

  贷:其他权益工具(账面价值)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 以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对价

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下,确认收入相同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成本法下,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法下,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可借可贷)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借可贷)

  贷: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还有就是多次交易形成的非同控,这里先不讲,之后第三节再讲。

你可能感兴趣的:(辞职后的第20天,一次性交易形成的非同控的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