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编写圆的面积面向对象_Python--面向对象编程(1)

面向对象编程--基础部分

一.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程序以及为什么要有面向对象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核心是过程二字,过程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即先干什么,再干什么....面向过程的设计就像是一种流水线,是一种机械式的思维方式

优点是:复杂度的问题流程化,进而简单化(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小的步骤去实现,实现小的步骤将会非常简单)

缺点是:一套流水线或者流程就是用来解决一个问题,生产汽水的流水线无法生产汽车,即便是能,也得是大改,改一个组件,牵一发而动全身。

应用场景:一旦完成基本很少改变的场景,著名的例子有Linux內核,git,以及Apache HTTP Server等。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核心是对象二字,(要理解对象为何物,必须把自己当成上帝,上帝眼里世间存在的万物皆为对象,不存在的也可以创造出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好比如来设计西游记,如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把经书传给东土大唐,如来想了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四个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征和技能(这就是对象的概念,特征和技能分别对应对象的数据属性和方法属性),然而这并不好玩,于是如来又安排了一群妖魔鬼怪,为了防止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被搞死,又安排了一群神仙保驾护航,这些都是对象。然后取经开始,师徒四人与妖魔鬼怪神仙交互着直到最后取得真经。如来根本不会管师徒四人按照什么流程去取),对象是特征与技能的结合体,基于面向对象设计程序就好比在创造一个世界,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上帝,存在的皆为对象,不存在的也可以创造出来,与面向过程机械式的思维方式形成鲜明对比,面向对象更加注重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是一种“上帝式”的思维方式。

优点是:解决了程序的扩展性。对某一个对象单独修改,会立刻反映到整个体系中,如对游戏中一个人物参数的特征和技能修改都很容易。

缺点:

1. 编程的复杂度远高于面向过程,不了解面向对象而立即上手基于它设计程序,极容易出现过度设计的问题。一些扩展性要求低的场景使用面向对象会徒增编程难度,比如管理linux系统的shell脚本就不适合用面向对象去设计,面向过程反而更加适合。

2. 无法向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流水线式的可以很精准的预测问题的处理流程与结果,面向对象的程序一旦开始就由对象之间的交互解决问题,即便是上帝也无法准确地预测最终结果。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对战类游戏,新增一个游戏人物,在对战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阴霸的技能,一刀砍死3个人,这种情况是无法准确预知的,只有对象之间交互才能准确地知道最终的结果。

应用场景:需求经常变化的软件,一般需求的变化都集中在用户层,互联网应用,企业内部软件,游戏等都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大显身手的好地方

二.类与对象

类即类别、种类、是面向对象设计最重要的概念,对象是特征与技能的结合体,而类则是一系列对象相似的特征与技能的结合体

那么问题来了,先有的一个个具体存在的对象(比如一个具体存在的人),还是先有的人类这个概念,这个问题需要分两种情况去看

在现实世界中:先有对象,再有类

世界上肯定是先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际存在的物体,然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站在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同的种类,如人类、动物类、植物类等概念

也就说,对象是具体的存在,而类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并不真实存在

在程序中:务必保证先定义类,后产生对象

这与函数的使用是类似的,先定义函数,后调用函数,类也是一样的,在程序中需要先定义类,后调用类

不一样的是,调用函数会执行函数体代码返回的是函数体执行的结果,而调用类会产生对象,返回的是对象

按照上述步骤,我们来定义一个类

class Person: #定义一个人类

role = 'person' #人的角色属性都是人

def walk(self): #人都可以走路,也就是有一个走路方法,也叫动态属性

print("person is walking...")

类有两种作用:属性引用和实例化

属性引用(类名.属性)

class Person: #定义一个人类

role = 'person' #人的角色属性都是人

def walk(self): #人都可以走路,也就是有一个走路方法

print("person is walking...")print(Person.role) #查看人的role属性

print(Person.walk) #引用人的走路方法,注意,这里不是在调用

实例化:类名加括号就是实例化,会自动触发__init__函数的运行,可以用它来为每个实例定制自己的特征

class Person: #定义一个人类

role = 'person' #人的角色属性都是人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 name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昵称;

def walk(self): #人都可以走路,也就是有一个走路方法

print("person is walking...")print(Person.role) #查看人的role属性

print(Person.walk) #引用人的走路方法,注意,这里不是在调用

实例化的过程就是类——>对象的过程

原本我们只有一个Person类,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个egg对象,有自己具体的名字、攻击力和生命值。

语法:对象名 = 类名(参数)

per = Person('lee') #类名()就等于在执行Person.__init__()

#执行完__init__()就会返回一个对象。这个对象类似一个字典,存着属于这个人本身的一些属性和方法。

查看属性&调用方法

print(lee.name) #查看属性直接 对象名.属性名

print(lee.walk()) #调用方法,对象名.方法名()

关于self

self:在实例化时自动将对象/实例本身传给__init__的第一个参数,你也可以给他起个别的名字,但是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做。

因为你瞎改别人就不认识

类属性的补充

一:我们定义的类的属性到底存到哪里了?有两种方式查看

dir(类名):查出的是一个名字列表

类名.__dict__:查出的是一个字典,key为属性名,value为属性值

二:特殊的类属性

类名.__name__#类的名字(字符串)

类名.__doc__#类的文档字符串

类名.__base__#类的第一个父类(在讲继承时会讲)

类名.__bases__#类所有父类构成的元组(在讲继承时会讲)

类名.__dict__#类的字典属性

类名.__module__#类定义所在的模块

类名.__class__#实例对应的类(仅新式类中)

类属性的补充

对象是关于类而实际存在的一个例子,即实例

对象/实例只有一种作用:属性引用

class类名:def __init__(self,参数1,参数2):

self.对象的属性1=参数1

self.对象的属性2=参数2def 方法名(self):pass

def 方法名2(self):pass对象名= 类名(1,2) #对象就是实例,代表一个具体的东西

#类名() : 类名+括号就是实例化一个类,相当于调用了__init__方法

#括号里传参数,参数不需要传self,其他与init中的形参一一对应

#结果返回一个对象

对象名.对象的属性1 #查看对象的属性,直接用 对象名.属性名 即可

对象名.方法名() #调用类中的方法,直接用 对象名.方法名() 即可

语法总结

三.对象之间的交互

from math importpiclassCircle:'''定义了一个圆形类;

提供计算面积(area)和周长(perimeter)的方法'''

def __init__(self,radius):

self.radius=radiusdefarea(self):return pi * self.radius *self.radiusdefperimeter(self):return 2 * pi *self.radius

circle= Circle(10) #实例化一个圆

area1 = circle.area() #计算圆面积

per1 = circle.perimeter() #计算圆周长

print(area1,per1) #打印圆面积和周长

例子

四.类命名空间与对象/实例的命名空间

创建一个类就会创建一个类的名称空间,用来存储类中定义的所有名字,这些名字称为类的属性

而类有两种属性: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

静态属性就是直接在类中定义的变量

动态属性就是定义在类中的方法

其中类的数据属性是共享给所有对象的

>>>id(lee.role)434159

>>>id(Person.role)434159

而类的动态属性是绑定到所有对象的

>>>lee.attack>

>>>Person.attack

创建一个对象/实例就会创建一个对象/实例的名称空间,存放对象/实例的名字,称为对象/实例的属性

在obj.name会先从obj自己的名称空间里找name,找不到则去类中找,类也找不到就找父类...最后都找不到就抛出异常

五.面向对象的组合用法

软件重用的重要方式除了继承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即:组合

组合指的是,在一个类中以另外一个类的对象作为数据属性,称为类的组合

classWeapon:def prick(self, obj): #这是该装备的主动技能,扎死对方

obj.life_value -= 500 #假设攻击力是500

class Person: #定义一个人类

role = 'person' #人的角色属性都是人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name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昵称;

self.weapon = Weapon() #给角色绑定一个武器;

lee= Person('lee')

lee.weapon.prick()#lee组合了一个武器的对象,可以直接lee.weapon来使用组合类中的所有方法

圆环是由两个圆组成的,圆环的面积是外面圆的面积减去内部圆的面积。圆环的周长是内部圆的周长加上外部圆的周长。

这个时候,我们就首先实现一个圆形类,计算一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然后在"环形类"中组合圆形的实例作为自己的属性来用

from math importpiclassCircle:'''定义了一个圆形类;

提供计算面积(area)和周长(perimeter)的方法'''

def __init__(self,radius):

self.radius=radiusdefarea(self):return pi * self.radius *self.radiusdefperimeter(self):return 2 * pi *self.radius

circle= Circle(10) #实例化一个圆

area1 = circle.area() #计算圆面积

per1 = circle.perimeter() #计算圆周长

print(area1,per1) #打印圆面积和周长

classRing:'''定义了一个圆环类

提供圆环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def __init__(self,radius_outside,radius_inside):

self.outsid_circle=Circle(radius_outside)

self.inside_circle=Circle(radius_inside)defarea(self):return self.outsid_circle.area() -self.inside_circle.area()defperimeter(self):return self.outsid_circle.perimeter() +self.inside_circle.perimeter()

ring= Ring(10,5) #实例化一个环形

print(ring.perimeter()) #计算环形的周长

print(ring.area()) #计算环形的面积

用组合的方式建立了类与组合的类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有’的关系,比如教授有生日,教授教python课程

classBirthDate:def __init__(self,year,month,day):

self.year=year

self.month=month

self.day=dayclassCouse:def __init__(self,name,price,period):

self.name=name

self.price=price

self.period=periodclassTeacher:def __init__(self,name,gender,birth,course):

self.name=name

self.gender=gender

self.birth=birth

self.course=coursedefteach(self):print('teaching')

p1=Teacher('lee','male',

BirthDate('1993','1','27'),

Couse('python','28000','4 months')

)print(p1.birth.year,p1.birth.month,p1.birth.day)print(p1.course.name,p1.course.price,p1.course.period)'''运行结果:

27

python 28000 4 months'''

当类之间有显著不同,并且较小的类是较大的类所需要的组件时,用组合比较好

使用types模块确认方法和函数的区别

from types importFunctionType

def f1():

pass

print(isinstance(f1,FunctionType)

使用pickle存取自定义类的对象的方式

六.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继承

继承是一种创建新类的方式,在python中,新建的类可以继承一个或多个父类,父类又可称为基类或超类,新建的类称为派生类或子类

python中类的继承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

class ParentClass1: #定义父类

pass

class ParentClass2: #定义父类

pass

class SubClass1(ParentClass1): #单继承,基类是ParentClass1,派生类是SubClass

pass

class SubClass2(ParentClass1,ParentClass2): #python支持多继承,用逗号分隔开多个继承的类

pass

查看继承

>>> SubClass1.__bases__ #__base__只查看从左到右继承的第一个子类,__bases__则是查看所有继承的父类

(,)>>> SubClass2.__bases__(, )

提示:如果没有指定基类,python的类会默认继承object类,object是所有python类的基类,它提供了一些常见方法(如__str__)的实现。

>>> ParentClass1.__bases__(,)>>> ParentClass2.__bases__(,)

继承与重用性

在开发程序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定义了一个类A,然后又想新建立另外一个类B,但是类B的大部分内容与类A的相同时

我们不可能从头开始写一个类B,这就用到了类的继承的概念。

通过继承的方式新建类B,让B继承A,B会‘遗传’A的所有属性(数据属性和函数属性),实现代码重用

classAnimal:'''人和狗都是动物,所以创造一个Animal基类'''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gressivity, life_value):

self.name= name #人和狗都有自己的昵称;

self.aggressivity = aggressivity #人和狗都有自己的攻击力;

self.life_value = life_value #人和狗都有自己的生命值;

defeat(self):print('%s is eating'%self.name)classDog(Animal):pass

classPerson(Animal):passper= Person('abc',10,1000)

ha2= Dog('dog',50,1000)

per.eat()

ha2.eat()

派生

在子类中,新建的重名的函数属性,在编辑函数内功能的时候,有可能需要重用父类中重名的那个函数功能,应该是用调用普通函数的方式,即:类名.func(),此时就与调用普通函数无异了,因此即便是self参数也要为其传值.

在python3中,子类执行父类的方法也可以直接用super方法.

classAnimal:'''人和狗都是动物,所以创造一个Animal基类'''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gressivity, life_value):

self.name= name #人和狗都有自己的昵称;

self.aggressivity = aggressivity #人和狗都有自己的攻击力;

self.life_value = life_value #人和狗都有自己的生命值;

defeat(self):print('%s is eating'%self.name)classDog(Animal):'''狗类,继承Animal类'''

def __init__(self,name,breed,aggressivity,life_value):

super().__init__(name, aggressivity, life_value) #执行父类Animal的init方法

self.breed = breed #派生出了新的属性

defbite(self, people):'''派生出了新的技能:狗有咬人的技能

:param people:'''people.life_value-=self.aggressivitydefeat(self):#Animal.eat(self)

#super().eat()

print('from Dog')classPerson(Animal):'''人类,继承Animal'''

def __init__(self,name,aggressivity, life_value,money):#Animal.__init__(self, name, aggressivity, life_value)

#super(Person, self).__init__(name, aggressivity, life_value)

super().__init__(name,aggressivity, life_value) #执行父类的init方法

self.money = money #派生出了新的属性

defattack(self, dog):'''派生出了新的技能:人有攻击的技能

:param dog:'''dog.life_value-=self.aggressivitydefeat(self):#super().eat()

Animal.eat(self)print('from Person')

通过继承建立了派生类与基类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是'的关系,比如白马是马,人是动物。

当类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功能,提取这些共同的功能做成基类,用继承比较好,比如教授是老师

七.抽象类与接口类

接口类:

继承有两种用途:

一:继承基类的方法,并且做出自己的改变或者扩展(代码重用)

二:声明某个子类兼容于某基类,定义一个接口类Interface,接口类中定义了一些接口名(就是函数名)且并未实现接口的功能,子类继承接口类,并且实现接口中的功能

from abc importABCMeta,abstractmethodclass Payment(metaclass=ABCMeta):

@abstractmethoddefpay(self,money):pass

classWechatpay(Payment):deffuqian(self,money):print('微信支付了%s元'%money)

p= Wechatpay() #不调就报错了

在python中根本就没有一个叫做interface的关键字,上面的代码只是看起来像接口,其实并没有起到接口的作用,子类完全可以不用去实现接口

抽象类:

什么是抽象类

与java一样,python也有抽象类的概念但是同样需要借助模块实现,抽象类是一个特殊的类,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只能被继承,不能被实例化

为什么要有抽象类

如果说类是从一堆对象中抽取相同的内容而来的,那么抽象类就是从一堆类中抽取相同的内容而来的,内容包括数据属性和函数属性。

比如我们有香蕉的类,有苹果的类,有桃子的类,从这些类抽取相同的内容就是水果这个抽象的类,你吃水果时,要么是吃一个具体的香蕉,要么是吃一个具体的桃子。。。。。。你永远无法吃到一个叫做水果的东西。

从设计角度去看,如果类是从现实对象抽象而来的,那么抽象类就是基于类抽象而来的。

#一切皆文件

import abc #利用abc模块实现抽象类

class All_file(metaclass=abc.ABCMeta):

all_type='file'@abc.abstractmethod#定义抽象方法,无需实现功能

defread(self):'子类必须定义读功能'

[email protected]#定义抽象方法,无需实现功能

defwrite(self):'子类必须定义写功能'

pass

#class Txt(All_file):#pass#

#t1=Txt() #报错,子类没有定义抽象方法

class Txt(All_file): #子类继承抽象类,但是必须定义read和write方法

defread(self):print('文本数据的读取方法')defwrite(self):print('文本数据的读取方法')class Sata(All_file): #子类继承抽象类,但是必须定义read和write方法

defread(self):print('硬盘数据的读取方法')defwrite(self):print('硬盘数据的读取方法')class Process(All_file): #子类继承抽象类,但是必须定义read和write方法

defread(self):print('进程数据的读取方法')defwrite(self):print('进程数据的读取方法')

wenbenwenjian=Txt()

yingpanwenjian=Sata()

jinchengwenjian=Process()#这样大家都是被归一化了,也就是一切皆文件的思想

wenbenwenjian.read()

yingpanwenjian.write()

jinchengwenjian.read()print(wenbenwenjian.all_type)print(yingpanwenjian.all_type)print(jinchengwenjian.all_type)

View Code

抽象类的本质还是类,指的是一组类的相似性,包括数据属性(如all_type)和函数属性(如read、write),而接口只强调函数属性的相似性。

抽象类是一个介于类和接口直接的一个概念,同时具备类和接口的部分特性,可以用来实现归一化设计

在python中,并没有接口类这种东西,即便不通过专门的模块定义接口,我们也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概念。

在继承抽象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多继承;

而在继承接口的时候,我们反而鼓励你来多继承接口

接口隔离原则:

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使用单一的总接口。即客户端不应该依赖那些不需要的接口。

1.多继承问题

在继承抽象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多继承;

而在继承接口的时候,我们反而鼓励你来多继承接口2.方法的实现

在抽象类中,我们可以对一些抽象方法做出基础实现;

而在接口类中,任何方法都只是一种规范,具体的功能需要子类实现

抽象类与接口类

八.钻石继承问题

classA(object):deftest(self):print('from A')classB(A):deftest(self):print('from B')classC(A):deftest(self):print('from C')classD(B):deftest(self):print('from D')classE(C):deftest(self):print('from E')classF(D,E):#def test(self):

#print('from F')

passf1=F()

f1.test()print(F.__mro__) #只有新式才有这个属性可以查看线性列表,经典类没有这个属性

#新式类继承顺序:F->D->B->E->C->A#经典类继承顺序:F->D->B->A->E->C#python3中统一都是新式类#pyhon2中才分新式类与经典类

#经典类遵循深度优先继承原则,新式类遵循广度优先继承原则(c3算法)

继承原理

python到底是如何实现继承的,对于你定义的每一个类,python会计算出一个方法解析顺序(MRO)列表,这个MRO列表就是一个简单的所有基类的线性顺序列表,例如

>>> F.mro() #等同于F.__mro__

[, , , , , , ]

为了实现继承,python会在MRO列表上从左到右开始查找基类,直到找到第一个匹配这个属性的类为止。

而这个MRO列表的构造是通过一个C3线性化算法来实现的。我们不去深究这个算法的数学原理,它实际上就是合并所有父类的MRO列表并遵循如下三条准则:

1.子类会先于父类被检查

2.多个父类会根据它们在列表中的顺序被检查

3.如果对下一个类存在两个合法的选择,选择第一个父类

九.多态

多态指的是一类事物有多种形态

importabcclass Animal(metaclass=abc.ABCMeta): #同一类事物:动物

@abc.abstractmethoddeftalk(self):pass

class People(Animal): #动物的形态之一:人

deftalk(self):print('say hello')class Dog(Animal): #动物的形态之二:狗

deftalk(self):print('say wangwang')class Pig(Animal): #动物的形态之三:猪

deftalk(self):print('say aoao')

多态性是指在不考虑实例类型的情况下使用实例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一般是这样表述多态性:

向不同的对象发送同一条消息(!!!obj.func():是调用了obj的方法func,又称为向obj发送了一条消息func),不同的对象在接收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即方法)。

也就是说,每个对象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响应共同的消息。所谓消息,就是调用函数,不同的行为就是指不同的实现,即执行不同的函数。

比如:老师.下课铃响了(),学生.下课铃响了(),老师执行的是下班操作,学生执行的是放学操作,虽然二者消息一样,但是执行的效果不同

多态性

peo=People()

dog=Dog()

pig=Pig()#peo、dog、pig都是动物,只要是动物肯定有talk方法#于是我们可以不用考虑它们三者的具体是什么类型,而直接使用

peo.talk()

dog.talk()

pig.talk()#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统一的接口来使用

deffunc(obj):

obj.talk()

鸭子类型

python程序员通常根据这种行为来编写程序。例如,如果想编写现有对象的自定义版本,可以继承该对象

也可以创建一个外观和行为像,但与它无任何关系的全新对象,后者通常用于保存程序组件的松耦合度。

#二者都像鸭子,二者看起来都像文件,因而就可以当文件一样去用

classTxtFile:defread(self):pass

defwrite(self):pass

classDiskFile:defread(self):pass

defwrite(self):pass

示例

十.封装

【封装】

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提供公共访问方式。

【好处】

1. 将变化隔离;

2. 便于使用;

3. 提高复用性;

4. 提高安全性;

【封装原则】

1. 将不需要对外提供的内容都隐藏起来;

2. 把属性都隐藏,提供公共方法对其访问。

私有变量和私有方法

在python中用双下划线开头的方式将属性隐藏起来(设置成私有的)

#其实这仅仅这是一种变形操作#类中所有双下划线开头的名称如__x都会自动变形成:_类名__x的形式:

classA:__N=0 #类的数据属性就应该是共享的,但是语法上是可以把类的数据属性设置成私有的如__N,会变形为_A__N

def __init__(self):

self.__X=10 #变形为self._A__X

def __foo(self): #变形为_A__foo

print('from A')defbar(self):

self.__foo() #只有在类内部才可以通过__foo的形式访问到.

#A._A__N是可以访问到的,即这种操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限制外部访问,仅仅只是一种语法意义上的变形

私有变量

这种自动变形的特点:

1.类中定义的__x只能在内部使用,如self.__x,引用的就是变形的结果。

2.这种变形其实正是针对外部的变形,在外部是无法通过__x这个名字访问到的。

3.在子类定义的__x不会覆盖在父类定义的__x,因为子类中变形成了:_子类名__x,而父类中变形成了:_父类名__x,即双下滑线开头的属性在继承给子类时,子类是无法覆盖的。

#正常情况

>>> classA:

...deffa(self):

...print('from A')

...deftest(self):

... self.fa()

...>>> classB(A):

...deffa(self):

...print('from B')

...>>> b=B()>>>b.test()fromB#把fa定义成私有的,即__fa

>>> classA:

...def __fa(self): #在定义时就变形为_A__fa

... print('from A')

...deftest(self):

... self.__fa() #只会与自己所在的类为准,即调用_A__fa

...>>> classB(A):

...def __fa(self):

...print('from B')

...>>> b=B()>>>b.test()from A

私有方法

封装与扩展性

封装在于明确区分内外,使得类实现者可以修改封装内的东西而不影响外部调用者的代码;而外部使用用者只知道一个接口(函数),只要接口(函数)名、参数不变,使用者的代码永远无需改变。这就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或者说,只要接口这个基础约定不变,则代码改变不足为虑。

#类的设计者

classRoom:def __init__(self,name,owner,width,length,high):

self.name=name

self.owner=owner

self.__width=width

self.__length=length

self.__high=highdef tell_area(self): #对外提供的接口,隐藏了内部的实现细节,此时我们想求的是面积

return self.__width * self.__length

#使用者

>>> r1=Room('卧室','egon',20,20,20)>>> r1.tell_area() #使用者调用接口tell_area

#类的设计者,轻松的扩展了功能,而类的使用者完全不需要改变自己的代码

classRoom:def __init__(self,name,owner,width,length,high):

self.name=name

self.owner=owner

self.__width=width

self.__length=length

self.__high=highdef tell_area(self): #对外提供的接口,隐藏内部实现,此时我们想求的是体积,内部逻辑变了,只需求修该下列一行就可以很简答的实现,而且外部调用感知不到,仍然使用该方法,但是功能已经变了

return self.__width * self.__length * self.__high

#对于仍然在使用tell_area接口的人来说,根本无需改动自己的代码,就可以用上新功能

>>> r1.tell_area()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编写圆的面积面向对象_Python--面向对象编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