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不逃跑》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小V是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做风险管理的。会计专业本来和我无关,但是我在新浪微博开始关注她,是因为她在高压生活之余调节自己很有一套,所以我买了她的书来看。从前天开始看,然后看到昨天下午实在看不下去了,看的胸闷,我就果断背起小包离开工作室,去了骑着单车去颐和路逛了一圈,然后回来继续看,到晚上的时候就看完了。我自己做了一些摘要,我把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几条分享一下:


1.要学会调节情绪,不能把浊气压在心底:

      因为我经常刷微博,我就发现大量关于抑郁症的报道,很多都是因为把很多痛苦压在心底,就连我以前一段时间都因为压力太大有轻度抑郁的倾向。后来我发现,原因之一是爱生气总是进行自我攻击,原因之二就是没有合理的发泄方式。

1)关于爱生气:

      我以前真的是一个特别爱生气的人,我看到电视剧里的大反派有的时候都会气得不行。后来我想想,这种在学校、在工作中爱生闲气的事儿太常见了。和不靠谱的人生气,和爱占便宜的人生气,和放鸽子的人生气,和能力差的人生气,和那种不在乎你感受的人生气,和嘴贱的人生气。我觉得对待这件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要每天清楚自己要什么,为了什么而努力。跟最重要的事情无关的事情,都是琐事。人不应该为了琐事生气。

       你的价值观和你想做的事情就像是一张网,帮你过滤掉这个纷繁世界里你不需要的五光十色。

2)发泄方式:

       完全做到没有情绪真的太难了,小V在书中说:“排出怒气,讲究一个词“痛快”。和好朋友沟通,看行电影,骂骂让人生气的事儿,跑步,打网球,踢足球等,因为运动发汗,让身体疲惫,满身大汗之后畅快淋漓的洗个澡,周身放松。而且据说跑步会让人的身体分泌一种大麻素,从而达到兴奋的效果,因此很多人跑步上瘾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发泄方式,你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发泄方式。

2.和同事相处的两个原则:

1)和强者做朋友:我们可以帮助弱者慢慢变强,但是职场、工作都不是学校,没人能手把手的告诉你这道题怎么做,别人说出第一步,要你自己想第二步,第三步,强者能给你更多经验,更多机会。Sorry,我知道这句话很残忍,但是与人为善并不代表我们有义务背着人往前走。每个成年人都有义务为自己负责。

2)做一个聪明的保护者:小V在书中举例了大炮和马文的故事,我觉得我就简化来说:当你有两个不得不打交道的同事A和B,B是你的好友,但是A和B起了争执,你要学会巧妙的保护B。


3.微笑着和你讨厌的人相处、微笑着加班:

      很多人身上都会有你讨厌的品质:比如过于强势喜欢控制、比如过于细节控追求完美,比如过于严谨等等。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可以远离我们讨厌的人。但是在工作中,我们追求的是成果,所以要拿出服务精神,这并不可耻。既然对方喜欢这种做法,那么我们就这么做,哪怕再苦再累也要为了业绩。

      同样,没有人喜欢加班,但是加班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你又何必哭丧着脸去加班呢,你老板看着又不开心。

4.咖啡社交

      很多人因为平时的公务,所以要参加很多饭局,但是其实过多的饭局是很讨厌的,无论是大量的啤酒还是很多三高食物,胃和身体都吃不消,而且饭桌上很多事情谈也不是,不谈也不是。所以小V 提倡大家可以进行咖啡社交,在午后一个很好的环境里,两个人心情很好,聊着聊着就把事儿办了,不是很好么。

 

5.学会包装

      小V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她当经理的时候,写的东西是大段大段的文字,放在PPT上,然后和她共事的同事就把她做的PPT发给了高级经理,之后这个东西回来之后,大片的文字变成了很多Fancy (花哨)的图表,整个逼格高了很多。  

      而事实也证明,整洁、朴素、注重细节的工作更容易被认可。

      这样的事情,让我想起我本科做设计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但是倒不出来,明明做的是设计,但是前期想的很好,可是后期对图纸表达却不重视,到头来吃尽苦头。我也想起了,自己很多事情其实做的很好,但是汇报做的过于“实在”,没有别人说的好听,当时我还觉得别人说的太假。也或者,你有心仪的异性,但是无法把这种表达传递过去,也或者不会穿着,到头来不如那个从来不对他,付出什么但是貌美讨喜的人做的好。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黑不是黑,白不是白,你眼里觉得好的东西在别人眼里未尝是这样。要么尽力做到完美,要么就要学会not too serious。

 

6.优秀不行,需要卓越

      2018年的时候,我通过艰难的筛选进了清华的复试,最后还是失败了。我联系了我报名的导师,她跟我说:“你说了很多你能做的事情,但是没有哪样是特别出色的。”

     和重大的机会擦肩而过带来的这种滴血一般的痛,这句话我估计永远都不会忘记。

     小V在书里把这件事一句戳破:“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都会有一两个让旁人无法企及、无可替代的长处。这个长处就是他们能登上塔尖的那把利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各方面都好其实就是各方面都很平庸。现实很残酷吧?”看了这句话,很久之后我还是觉得心里咯噔一下。

      很多话就是这样,你刚看的时候不会产生什么印象。只有你经历过有过类似的痛苦,你在知道说这句话的人在说什么。


7.犀利领导比温和领导更好

      小V在书里比喻G是那种老好人,M是那种犀利直接的领导。

      她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十几年的职场生涯里,遇到了无数的G和M,冷眼看过去,刚开始大家都喜欢M,但到最后G竟然更加叫座儿。因为时间是一种成本,扯来扯去不得要领的老好人,最终会输给更加坦率、直接的管理者。你问我是G还是M?我曾经是个M,后来努力变成了G。”

       因为建筑设计这类的专业课,一个导师带10个学生,所以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多。我自己也遇到过G和M,我不能说谁更好,但是我觉得,如果你在职场希望有上升空间的话,G并不适合你,还是M很适合你。

8.关于自由、摆脱条框的生活

      这段我就不发表看法了,我把这段话摘抄到下面,我觉得说的挺好:

   “总有人说,在大公司里,人会被洗脑,以为工作就应该辛苦,就应该任劳任怨,一旦他们看到有类似的洗脑言论,就会大棒挥之。也有一些意见领袖,例如罗永浩老师,推崇自由的人生,对大公司的条条框框非常鄙视。就我自己而言,我认为怎么想都是对的,罗老师有与众不同的才华,但是,群众们扪心自问一下,人群汇总有几个罗老师呢?你真的觉得自己有罗老师的天赋和机会能够脱颖而出吗?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但是对于有才华的人,规则才不那么重要。

      能对全世界竖起中指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脚踏实地的生活,理解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并且遵守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不逃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