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离散控制系统一章笔记

《自动控制原理》- 离散控制系统一章笔记

《自动控制原理》- 离散控制系统一章笔记

在本科学习到《自动控制原理》一章时,对其中的某些概念不够清晰,现在记录如下:

一些省略

1.离散控制系统包括采样控制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本文不加区别
2.

采样信号的描述

采样信号 x ∗ ( t ) = ∑ 0 ∞ x ( k T ) δ ( t − k T ) x^*(t)=\sum_{0}^\infin x(kT)\delta(t-kT) x(t)=0x(kT)δ(tkT) x [ n ] x[n] x[n]都是表示采样之后的信号,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奥本海姆的discrete signal processing 一书中对此有介绍。阅读后的理解为:
前者实际上是在连续域内的,是对理想化的采样系统的数学描述,与实际的采样的系统并不相符。这样容易进行傅里叶变换和拉氏变换的推导,可以推出一些结论,如采样信号的拉氏变换、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等;
后者是在离散域内的,这样是与实际物理系统相符合的,例如进入微控制器的采样信号和微控制器输出的信号等。
二者都是对采样信号的描述,是在连续域和离散域内的不同表现形式。
奥本海姆的discrete signal processing 一书中的图片[^4]:
《自动控制原理》- 离散控制系统一章笔记_第1张图片

关于离散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1.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by Gene Franklin[^1]一书中提到离散控制系统设计实际分为两种:一种为离散等效设计(discrete equivalent),即根据连续系统理论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后,利用等效方法将连续域内的控制器转换为离散域内的控制,在采样周期大于30倍系统带宽时,结果较为合理。另一种为直接数字设计(direct digital design),即离散设计(discrete design),此时应将被控对象等连续系统全部转换为离散系统,进行设计。
2.《自动控制原理》[^2]胡寿松第几版离散控制系统7-7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开头有明确介绍:模拟化设计方法和直接数字设计法,该章采用直接数字设计。
3.计算机控制[^3]一书中3.2节讲的模拟化设计方法即为离散等效设计。

离散等效设计(discrete equivalent)所采用的近似等效方法

即单独对连续域的控制器进行连续到离散的近似等效:
[^1]中介绍的方法有:

  1. Tustin 法
  2. 零阶保持器的z变换法
  3. 零极点匹配法
  4. 改进的零极点匹配法

[^3]中介绍的方法有:
1.冲击响应不变法
2.零阶保持器的z变换法
3.差分变换法
4.双线性变换法(Tustin法)
5.频率预畸变双线性变换法
6.零极点匹配法

离散设计(discrete design)数字直接设计(digital design)

对连续系统进行离散化,在《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版本中所讲的采样与保持、Z变换、开环脉冲传递函数,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等均为此目的。

[^1] 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by Gene Franklin等
[^2] 自动控制原理 by 胡寿松
[^3] 计算机控制技术 by 陈红卫
[^4]Oppenheim, discrete-time signal processing(3rd)

你可能感兴趣的:(控制,傅立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