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吴恩达文章《How to read a research paper》

How to read a research paper

  • Choose Area of Interest (say Speech Recognition)
  • In general, if you read 15-20 papers, you ge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any field/topic;
    while if you read 50-100 papers, you get mastery in the area
  • Compile the list of papers/medium/blogs
  • Quickly scan (say 10%) of all papers
  • Skip a few papers, read a few of them and then decide which to read more

How to read one paper

  • Don't start from the first page and finish at last one
  • Read it in multiple passes
    1. Read the title, abstracts, figures, experiments
    1. Go through conclusion, Figures and skip the rest
    1. Read the rest but skip the math
    1. Read whole but skip the parts that don't make sense.

Try to answer while reading a paper

  • What did the author try to accomplish here?
  • Key elements of the approach?
  • What can you use yourself?
  • What other references do you want to follow?

How to find the papers

  • ML Subreddit
  • NIPS/ ICLR/ ICML

Understanding Math

  • Rederive from scratch

Coding part

  • Run opensource code
  • Re-write from scratch

笔记
吴恩达通过本文讲述了如何阅读一个领域内的论文。

  1. 论文数量
    吴恩达认为阅读了某领域的 15-20 偏论文,就能对这个领域有一个良好的了解。而在阅读了 50 - 100 篇论文以后,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师。
    这个数量不算多,吴恩达的这句话肯定有一些隐含条件,比如所读论文的题材(有多广泛),质量(不是划水文),阅读的深度(理解到了哪一层),这个就要我们自己去领悟了。但想要通过阅读论文达到吴恩达所说的“了解这个领域“甚至”成为大师“的效果,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肯定是必须的。

  2. 略读
    诸葛亮在卧龙岗的时候,读书往往只“观其大略”,易中天称赞为“会读书”。吴恩达也认为读论文一上来就逐字逐句的苦干是不必须要的,论文也有需要精读和只需要略读的区分。
    具体的方法是,列出来阅读清单;将清单上所有的论文快速过一遍,这一遍可能只需要读 10% 的样子,但足够让你明白这篇文章是否适合继续精读一遍;研读选后的文章。
    可能有人会在第一步“列清单”的地方就开始卡住了。有人总结了经验是,搜索这个领域关键字相关的所有资源,不管是论文,还是代码或博客,甚至是油管的视频,只要能起到帮助就行,重要的是把这个清单建立起来。
    还有一个技巧是绘制一个表格来跟踪记录对论文的理解程度,这个表格可能看起来像是这样:


    image.png
  3. 精读
    即使是精度论文,一口气把论文从头读到尾也不一定是最佳的方式。
    首先阅读 标题,摘要,和实验 部分,仔细阅读文中的 结论,图表,剩余的部分可以先跳过。这是第一遍。
    第二遍补充阅读第一遍跳过的部分,一些看不懂的数学和公示可以略过,知道结论就好。
    第三遍将整个论文重新读一遍,仍然可以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
    个人理解吴恩达想要传递的一些思想,读论文的最终目标还是要”为我所用“,论文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出的新方法,得到的新成果,总结的新结论。而其中的具体细节,相比而言价值就没那么大。当我们想要使用论文的思想和方法时,我们可以自己尝试实现一遍,或者再回头来查看细节也是可以的。

  4. 自问
    带着疑问和目的读书会更有效果,问自己问题也能检阅自己的读书成果。
    吴恩达提供了几个问题范式作为参考:
    论文作者的目标是什么,在论文里实现了什么成果?
    论文中使用的方法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哪些东西是可以为我所用的?
    论文中的哪些引用是你还想继续了解的?
    第1点是我们做略读的目标,第 2 点是我们精读的目标,第3,4 点是我们读完论文的沉淀积累。只有通过第1,2 点,得到了第 3,4 点后,我们读的论文才算是有了自己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结吴恩达文章《How to read a research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