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向:义务教育新课标、新方案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

        随着最新版本新课标下达,我们对于现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探索,今天上午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刚平教授就是新课标新课程方向的专家,他从五个方面解读新课标新方案教与学。

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键词:育人为本,核心素养,综合化,实践性等几个方面解读。改革的关键必定是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无论如何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都是目标,同时课程的整合,内容整合,综合学习和教学,必须全面,而且要注重实践性,学科实践,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等达到学以致用。吴教授重点讲解学习方式改革的知识观基础,大致这三个方面:事实性知识(学科知识,对象性内容),方法性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过程性内容),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结果性内容)。这三种知识形态教与学的方法都是不同的,也要相互融合。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理解上,以学习为中心,不仅包括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包括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式问题,以及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甚至还有教的什么样、学得什么样的结果水平问题。 这种复合型的课程内容观,更利于从学科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突出习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价值,打破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知识技能训练魔咒,克服高分、低能、价值观缺失等乱象。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比如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主要是以区域地理学的领域(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平铺设计安排课程内容,学科逻辑很强,但学生学习立场考虑不够。修订后则体现学生学习立场,建构出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的地理学习内容体系:以认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这条核心线索为主干,将运用地理工具和参与地理实践这两条支撑线索贯穿其中,形成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

  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方面,都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大任务、大观念或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以此作为学习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清理、归纳、整合学科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在学习内容安排层面落实减负、增效、提质。吴教授从记中学,做中学,悟中学这三种学习方式正针对当前双减背景,给学校教与学提出良好的建议。

  下午的培训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方法《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张文兰教授讲解细致,举例丰富,从四个方面讲透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中的教与学方法,实施策略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方向:义务教育新课标、新方案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